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聚焦文化消费]世界出版…
试析文化全球化视野下中…
聚焦消费时代 中荷联合…
专家会诊“炫丑与逐臭”…
“2010非洲文化聚焦”在…
当金钱遭遇爱情 话剧《…
应聚焦民主主义还是爱国…
先天下聚焦工业园
最新热门    
 
[聚焦文化消费]世界出版大国的阅读尴尬(1)

时间:2011-04-09 13:17:31  来源:不详
出上,其他文化消费比重很小,用来买书的钱就更少了。”谢寿光说,“许多人吃一顿饭、买一包烟,眼睛都不眨一下,但买一本书却要反复掂量,还是观念有问题。”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也抢走了很大一部分传统纸质图书的读者,越来越多的人转向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新的阅读方式。汉王电纸书、ipad、Kindle等电子阅读器的热销正在强化这一趋势。  


    2. 书价到底高不高 


  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8年出版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于目前的图书价格,有51%的读者认为“比较贵”,仅有31.8%的读者认为图书价格合适。可见,整体来说读者认为书价偏贵。因此,有观点认为,书价太高是阻碍我国人均购书量增长的主要原因。 


  “我现在要说书价不高,一定被人拍砖。”徐冲说:“高和低是个主观的感受,关键看你和什么比、怎么比。和我们的收入比,和其他文化消费比,和国外图书比,中国的书价真的不高。”他说,这30年我们的收入增长了50倍,但图书价格只上涨了20倍至30倍(不同图书有差别)。1980年我们看一场电影是0.15元,现在一般是50元,上涨了300多倍。和国外图书相比,我们的书价只有人家同类图书的1/3或1/5。 


  徐冲认为,书价过低导致图书零售业难以维持,中小书店纷纷关门或转行;作者的收益难以体现智力活动和知识创造的价值,缺乏写书的动力,于是好书少,而好书少读者就少,反过来,读者少,书籍的印数就不可能上去,形成了恶性循环。 


  “从出版业本身来看,人均购书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好书吸引读者,尤其是原创的优秀图书太少了。为什么没有好书?没有创作的动力啊,因为靠写书我养不活自己。”徐冲说,除了少数畅销书作者,在中国要靠写书养家糊口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鲁迅活在现在,他绝对养不活自己。他的那些杂文集都很薄,定价肯定上不去。” 


  “如果书的质量很高,读者觉得物有所值,可能对书价就不会太计较,但问题在于现在一些出版社热衷于做大书、伪书、跟风书、项目书,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的书拼命打折,让读者觉得书价水分太多,书价虚高。”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说。 


  “每一分的品质都是每一分的成本堆积起来的,没有真正物美价廉的东西。”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说,就以《辞源》修订版为例,我们已经投入5年了,还要8年时间才能做完,160个专家参与,但现在仿冒的图书出来后,打了折给书店,书店就很高兴了,这种做法,完全忽视了图书的价值规律。 


  偏低的书价自然难以激励人们写书著述。2010年我国共出版新书17万种,假设每一种图书都是由一位作者独立创作的,那也只有17万作者。“我们13亿人口,每年就这么点儿人在从事知识和文化的创造,不是太可怜了吗?”徐冲说。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