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李汉秋:人伦情义是年味…
史铁生语录:人所不能者…
仲祖文:人才培养不能搞…
方言:人文精神培养要耐…
50年代生活记忆(1):…
“人造细胞”问世 专家…
清代报纸:人贩子先罚站…
尹鸿:语言从来不纯洁 …
科学工程抗击气候变化:…
《自然》社论:人类基因…
最新热门    
 
尹鸿:人文清华

时间:2011-04-12 11:01:41  来源:不详
    我进入清华,是借了清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机遇。清华重建文科其实也已经有10来年的历史了,而且也有了自己的特色。近年来,清华大学将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种战略决策,将在培养一流的科学家、工程师的同时培养一流的政治家、思想家、人文学者作为一种办学的理念突出出来,清华的文科发展应该说有了新局面。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未来世界的人文精神、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之间必然将以一种互动共生的关系而越来越难以分离。世界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想象,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人文理念的支撑,也很难想象人文理念的变化能够无视科学技术的挑战。一个世界一流大学,首先必须具有世界一流的人文学术氛围和人文价值理念。

 

    我进入清华虽然不久,但还是感受到,毕竟有过相当长的中断和隔膜,清华大学建设人文社会科学并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情。在我参加的清华大学的各种会议中,一般来说,人们虽然也会对学校提出各种意见,但大多数人对清华都保持着一种美好的感情,甚至可以说是热爱之情,这在如今的各个单位,并不多见。但有一次,在学校的青年教授学术沙龙上,几位文科青年教授却对清华文科的发展表露了比较明显的不满,话语间提到清华作为一所工科性大学,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这传统宛如一锅老汤,虽然味道鲜美,但是对于新事物、新学科,特别是对于刚刚起步的人文社会科学,似乎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或者有些怪味。对此,我也有同感。比如,工科那种功利性、功能性的学术思路与文科那种一定程度的学术独立性和精神超越性之间就存在明显的冲突,工科那种集体化操作、量化方法与文科那种相对个体性、重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特点也常常不相吻合,所以,清华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思路、人才的培养模式、学术能力和水平的鉴定标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管理手段方面,有时会让我们这些文科出身的人多少觉得有些别扭,有时还是会感觉到,人文社会科学似乎还是一种边缘学科,文学、哲学、历史、传播、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竟然都被纳入人文学院作为一个系级机构来管理,其学术组织和科研活动都无法获得学科的相对独立性,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思路也常常还被纳入理工科的轨道。于是,有的人文学者对文科在清华的传统老汤中是否能够得到迅速发展心存忧虑。

 

    但是,在一次会上,一位来自工科的青年教授却提醒了我,他说:谁说清华老汤就是来自工科传统?当年的清华学者,闻一多、朱自清不都是清华大学者吗?只是后来这种传统被丢失了而已。于是,我意识到,在清华的老汤中,流淌着的还应该有这样的汁水,而这正是一笔清华的财富,过去一段时间,这笔财富只是被留在清华的校史上,而今它还需要徘徊在清华园那一条条幽静的小路上,那一间间熔融的书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