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灾难中的智慧——“灾难…
将灾难转化为进步力量—…
文化沙漠化将是中国的一…
《新三国》,一部文化灾…
灾难表达理应成为文学的…
余秋雨颇受盗版市场青睐…
灾难考验制度
灾难孕育进步
灾难与制度选择
房价争议:房价跌是国家…
最新热门    
 
“灾难中的智慧”:范仲淹是这样救灾的

时间:2011-04-27 12:36:49  来源:不详
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通常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起到一种“乘数效应”。在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注: 介绍 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是以商业和普遍繁荣的衰退为特征的一种经济状况,就是经济危机,为什么经济危机呢,]中,美国总统[注: 总统总统是对共和制国家元首的称呼,韩国及日本称为大统领(朝鲜语:???, Daetongnyeong,日语:だいとうりょう,Daitouryo),清朝末年曾有音译“伯理玺天德”。]罗斯福就成功地运用过这一原理,在他著名的“新政”里包括一项措施:大量兴建公[注: 汉书·元后传》汉孝元皇后王政君祖父王贺因与东平陵终氏家族有怨,举家移居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东)委粟里,在当地颇受人尊重,举为乡老。]共工程,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复苏。

 

    范仲淹的做法与罗斯福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召集各个寺庙的住持,晓以利害,进行总动员:“本地寺庙普遍年久失修,该改善形象了。饥荒年景,工钱最低廉,正是修缮寺院的好机会啊!”当时佛教[注: 佛教由古印度的释迦牟尼(被称为佛陀)在大约西元前6世纪建立,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fojiao]盛行,寺庙都相当富足,修缮工程均由寺院自己出资,丝毫不增加国家财政负担。他还命令杭州各个官署开展基本设施维修建设,借工钱不高之机,降低了行政成本,也免去了正常年景时修缮对农民的叨扰。

 

    就这样,在公共工程的吸引下,杭州城涌进来大量无农可务的农民。每天雇佣的劳动力,达到一千人以上。

 

    因为灾民转化成了农民工,所以杭州对灾民的救助,相应地转化为工酬。换言之,就是“以工代赈”。此措施的实行,在物质层面,补上了救灾预算的缺口;在精神层面,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意识和自尊心,可谓双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