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苏破镜重圆亲历记:谈…
粤港澳粤剧名家聚顺德 …
中国动画电影“泰斗”特…
媒体与春晚剧组“智斗”…
奥斯卡特效“泰斗”赞中…
《闲情赋》之于“宫体诗…
最新热门    
 
“宫斗”之风不可长

时间:2011-05-14 10:23:12  来源:不详
值观的渗透对建设社会良俗构成了一种悄无声息的侵蚀。

长期以来,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一直是被社会讨论的焦点话题。在文化市场的背景下,文艺作品的创作主体被整合为资本链条的一个环节,资本的趋利性容易造成作品内容对某些趣味呈现出简单的迎合姿态。从近年来的流行趋势便可见一斑:大量“权谋小说”层出不穷,纯粹实用主义的“潜规则”甚嚣尘上。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也是近期“宫斗戏”火爆的滋生土壤。

“宫斗戏”收视热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是审美疲劳开始在受众之中蔓延。不少观众表示,每部戏都是“相同的计谋,相似的场景,可以预知的结局。”清代[注: 清朝-清朝(公元1636年~1912年,一说1616年建立,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黑幕小说”也曾轰动一时,后来也因其沉迷展示社会黑暗不加批判而为世人厌恶。再多巧笑倩兮的美人,再繁复的衣饰,再华美的宫殿,都难掩“宫斗戏”人文关怀的贫弱,如果粉墨世界仅仅是“名利场”的代名词,观众视觉满足过后的怅然若失甚至消沉厌世不言而喻。文艺作品只有具备积极向上的普世价值才能历久不衰,毕竟,现实即便是个泥潭,也应该给人以理想和鼓励。

文艺作品“打扮”历史应有底线,如果其目的仅仅是满足部分人的“审丑”趣味,必然应该为其减速。“历史”成为消费品在所难免,但是如何消费,怎样消费,还应抱以谨慎的探索态度。(崔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