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郭国昌:诗歌价值如何认…
诗人该如何应对时代? …
许渊冲:诗译英法惟一人…
江南国学:诗与思的中国…
光棍节活动策划:诗会(…
最新热门    
 
北塔:诗人合是拾遗未?

时间:2011-05-16 11:00:12  来源:不详

 

    拾遗是一种官职,始设于唐武则天[注: 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汉族。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民间起义,曾出现一个女皇帝陈硕真),]统治时期,武皇执政后的第一年,即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对谏诤[注: 解释 谏诤拼音jiànzhèng 声母: j .zh韵母:ian .eng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 出处 :谏诤即见听。——《汉书》 英文 【criticize sb.’s faults frankly]制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加置左右补阙[注: 补阙,唐武则天垂拱元年(公元685年)置,职务为对皇帝进行谏及举荐人才。唐武后垂拱元年始置,有左右之分。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掌供奉讽谏。](秩从七品[注: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上)、左右拾遗(秩从八品[注: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上)各二员,从而增加了谏官的人数,其后武则天又大大增添补阙、拾遗的定员,以至当时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之讥。原先,谏官由门下省[注: 门下省 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初名侍中寺﹐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后来发展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鼎足而立的三省之一。]统辖,谏官本身如果没有受监督的机制,容易引起腐败和渎职。武则天把他们分别置于门下省和中书省[注: 概况 古代官署名。   魏曹丕始设,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代因避讳改为“内史省”或“内书省”,唐代先后曾改称西台、凤阁、紫薇省,旋复旧称。],因为门下省称左省,中书省称右省;所以属门下省者称“左拾遗”,属中书省者称“右拾遗”。左右互相牵制、监督,同时也更有利于皇帝[注: 古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在中国,皇帝最早是皇、帝的合称。“皇者,大也,言其煌煌盛美。帝者,德象天地,言其能行天道,举措审谛。]控制两省[注: 大两省官 唐、宋通称门下省与中书省为两省,统称门下省五品以上官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给事中与中书省五品以上官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中书舍人为大两省官。],加强其个人集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