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郭国昌:诗歌价值如何认…
诗人该如何应对时代? …
许渊冲:诗译英法惟一人…
江南国学:诗与思的中国…
光棍节活动策划:诗会(…
最新热门    
 
北塔:诗人合是拾遗未?

时间:2011-05-16 11:00:12  来源:不详
一年之后,如果表现出色,让皇帝觉得满意,就可以得到升迁,去就实职。任期这么短,其好处在于:不断更换新鲜血液,尤其是血气方刚的少壮派,他们思想活跃、锐意进去、敢说敢为,没有太多的顾虑;升迁的希望很大,而且就在眼前(等待一年而已),拾遗们当然会积极表现,以期一年期满后能占据要津。

 

    皇帝找人来监督自己,这应该说是非常开明的举动,要知道那是在封建时代啊;在今天,有几个部门或单位的一把手能做到这一点?也许,那是唐太宗李世民[注: 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气度恢弘、善于纳谏的遗风在武则天时还依然存在的缘故。但是,事实上,在李世民之后,所谓的谏诤机构大多数只是一种形式或门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的皇帝是认可这种说法的,但你要让他承认,要他改变,是不可能的,所谓“万岁金口”,岂能更改?有的皇帝压根就不认为自己会有错,坚信自己说的每句话都是真理,都是法律,谁要是不听,谁就是真理的敌人。在这种言论环境里,言官的命运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他忠于自己的职守,不断地当着皇帝的面说皇帝本人或大臣们的“坏话”,有时,可能整个朝堂之上只有他一个人在代表真理和真相发言,孤军奋斗,舌战群奴,正如刘禹锡[注: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对杨八的赞诗中所说的:“闻君前日独庭争,汉帝偏知白马[注: 马,草食性家畜。在4000年前被人类驯服。皮毛有各种颜色,白马是其中的一种。-baima]生。……洛阳本自宜才子,海内而今有直声。”(《寄杨八拾遗》)然而,皇帝对逆耳忠言是不高兴的,一旦龙鳞被拂,龙颜震怒,轻则被免职,重则被治罪;更何况受到参劾的官员会把言官看作眼中钉肉中刺。如果言官不忠于自己的职守,就得违背自己的操守,如果光是拍马溜须,皇帝又会说他失职,也有被免职甚至被治罪之虞。

 

    诗人是理想主义者,而现实有着太多的缺陷,他们因为对现实不满而对当局会生出种种意见,他们又极其敏感,能迅速认清社会的毛病和病根;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