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鲁迅大全集》八月出版…
周海婴最后遗愿《鲁迅大…
打捞起那一片历史的辉煌…
顾颉刚与中华书局之交往…
曾文正公全集推简体版 …
继承顾颉刚先生的学术精…
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顾颉…
《宋画全集》故宫卷出版
《宋画全集》故宫卷出版…
《顾颉刚全集》出版
最新热门    
 
全集式图书,不应成为名利工程

时间:2011-05-26 11:07:44  来源:不详
[注: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逝世后,日本文学[注: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界便迅速编辑七卷本《大鲁迅全集》,由日本创造社于1937年公开发行。中国国内,也在1938年由当时的鲁迅纪念委员会编辑出版了20卷本的《鲁迅全集》。

 

  “人还活着,年龄又不大,就急于推出洋洋洒洒几十本全集,究竟给谁看?以后的新作怎么办?”读者常斌感慨,“况且,这些出全集的人士,能保证自己的作品部部精妙绝伦,都有人争着看吗?其作品的价值能否达到需要全面研究的水平?”

 

  除了文学界,全集式出书在学术界也很常见。南师大一位教授私下告诉记者,“为了评绩效评职称,在特定的季节,各种‘论文全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这种堆砌研究成果的‘全集’往往是某些人晋升的资本。”这些短时间内冒出来的“全集”有多少学术价值当然有待商榷。这位教授开玩笑说,“一篇剽窃论文是一块烂砖;一本剽窃论文的集著就是一个豆腐渣工程!”而各种学术研讨会,也是催生“全集”的温床。南大青年学者小林透露,他半年前参加了一个研究项目的开题研讨会,半年后就收到了十来本这项专题的论文全集,“简直匪夷所思!”他感慨道,“为了尽快落实项目资金或完成某项‘文化工程’,出论文全集就像搭火箭一样。”

 

  出书者“急不可耐”,出版机构也乐得“顺水推舟”,甚至再煽煽火,让全集式出书快些,再快些。对很多出版社而言,“全集”情结似乎是天生的。因为,图书馆或资料室是大客户,而他们买书,都是整套整套地购买。这样一来,一些出版社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意识:无论什么题材的图书,出文丛、文集、合集,就能保证多销售,多赚钱。于是各种全集纷纷上马,有的出版社甚至把一本书分拆开来,再注水,然后“整体包装”,俨然成了一套新“丛书”,再到图书市场逐鹿争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