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非遗法6月1日正式实施 …
6月3日 林则徐在虎门公…
依法保护,重在传承 中…
混沌吃喝 肆意举止:中…
中国古琴拍场称雄:艺术…
“东方欲晓——中国历代…
2010年艺术品拍卖收益 …
《现代中国的历程》:献…
古代最常见10个官职详解
最新热门    
 
中国古代因何热衷于为前朝修史?

时间:2011-06-03 12:02:03  来源:不详


    易代修史,即新兴王朝为已灭亡的前朝纂修史书,所谓“兴朝而修胜国史”,是中国古代[注: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是指先秦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历史-zhongguogudai]社会流传千古、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传统。追溯源流,易代修史是史学发展的产物,是史书体裁、体例不断完善以适应时代变化和封建王朝[注: 封建开端 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公元前221年,历经两千余 年的奴隶制社会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诞生了。]统治需求的反映。就确保信史流传的原则而言,易代修史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时间与空间的冷却、沉淀、隔离作用,给史家提供了冷静分析和客观评判的平台,有益于把握历史的本质和真相。同时,易代修史代代相传,连绵不断[注: 连绵不断 拼音: lián mián bù duàn 简拼: lmbd 近义词: 源源不断、连续不断 反义词: 断断续续、],为中华民族传承文明、保存文化遗产[注: 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简称《世界遗产公约》),]、维护和发展民族团结统一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修前朝之史 


    易代修史,是随着史学的发展,史书体裁、体例的不断完善而逐渐出现并被沿用为惯例的。“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治史,早在先秦时期[注: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在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先民就已经产生了自觉记录史事的意识和观念,并逐步形成早期的记史制度和原则。秦朝的灭亡激发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思潮,也促动着史家在易代之后,以修史的形式进行更深刻的思考。西汉时期,太史公[注: 释义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自称。司马迁继任父职为太史令,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至东汉末年才百称为《史记》。]司马迁[注: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汉武帝时任郎中、太史令、中书令,]鉴于秦汉以来的社会巨变,发凡起例,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例融合在一起,创造了纪传体通史的恢弘巨著——《史记》,五体结合,包罗万象,载述了社会历史的丰富内容,勾勒出波澜壮阔的宏大历史画面,从而以纪传体的格局奠定了后世王朝史的基本规模,“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
 

    到东汉时期,博学多识的班固[注: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 年),东汉辞赋家、史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年少时,就能属文,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