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营造学社:中国建筑之魂…
营造学社:中国建筑之魂…
混沌吃喝 肆意举止:中…
陶东风:中国还有多少历…
汉唐石刻:中国式的纪念…
汉唐石刻:中国式的纪念…
何宁生:中国古代盛世的…
光明调查:中国博士质量…
《文史哲》论坛:中国人…
诗人之殇:中国新诗为何…
最新热门    
 
王巍:中国考古学发展轨迹

时间:2011-06-13 11:29:50  来源:不详
的研究成果也逐渐被国际学术界了解,其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经过全国考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至上世纪末我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大部分地区古代文化的发展序列也已大体清晰,作为考古学三大课题的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和文明起源及中国史前时期聚落和历代都城、古代手工业[注: 手工业是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手工工具从事小规模生产劳动的工业。其特点是一家一户为单位,用私有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主要类型有:自产自销的手工业,]、各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等重大课题的研究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继续发展期(21世纪初至今)

 

  新世纪以来,国际学术界各学派之间不再彼此[注: 介绍 彼此 :bǐ cǐ 意义 ①那个和这个;双方:不分~ㄧ~互助。②客套话,表示大家一样(常叠用做答话):‘您辛苦啦!’‘~~!’。]排斥,而是呈现彼此相容、百花齐放的局面。

 

  这一时期,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日臻完善,自然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日益广泛,基建考古数量激增,重要发现层出不穷,发掘报告大量出版,课题研究屡有突破。较具代表性的是作为国家重大项目开展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联合攻关,对中华文明形成的过程、背景、原因、道路与特点等问题展开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中国考古学家正在通过积极的努力,为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和丰富内涵,同时也为人类文明史[注: 《明史》-《明史》是清代官修的一部反映我国明朝(1368—1644年)历史情况的纪传体通史。全书336卷,其中目录4卷、本纪24卷、志75卷、表13卷、列传220卷,]和世界考古学的发展作出积极的、符合我国历史地位的贡献。与此同时,中国考古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