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单霁翔就国家文物博物馆…
单霁翔就国家文物博物馆…
单霁翔就国家文物博物馆…
单霁翔就国家文物博物馆…
单霁翔:5个100%指标落…
单霁翔:加强大遗址保护…
单霁翔:文化遗产是一个…
单霁翔等谈城市建设:文…
单霁翔:中国文化景观遗…
单霁翔:立法明确 国有民…
最新热门    
 
单霁翔就国家文物博物馆“十二五”规划答记者问(1)

时间:2011-07-03 10:51:02  来源:不详
护理[注: 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从这一定义引申出: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念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创新,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进一步惠及民众,文化遗产保护初步实现了由政府行为到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转变。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初步结果表明,截至2010年,我国登录不可移动文物80余万处,比2005年增长100%;文物藏品2864.22万件(套),比2005年增长24%;文物机构5959个,比2005年增长48%;博物馆3020个,比2005年增长30%;文物系统从业人员突破10万人,比2005年增长23%。2010年全国博物馆、纪念馆观众人数达5.21亿人次,比2005年增长194%。中央和地方政府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大幅增加。文化遗产事业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注: 文明是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称。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分工专业化,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建设息息相关、互为依托,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内容和积极力量,日益成为全社会共建、全民共享的事业。我们基本实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确立的第一个阶段性目标,完成了《国家文物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的主要任务。这些也为“十二五”时期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记者:与以往规划相比,您认为“十二五”规划有哪些新特点?

单霁翔:《规划》是在认真总结过去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的,既具有继承性,也具有时代性。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规划》都有一些新的特点。

首先,在指导思想上,《规划》以文物博物馆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积极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的有机结合。

第二,在发展目标上,《规划》强调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努力实现《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提出的第二个阶段性目标;特别是首次设定了约束性和预期性发展指标,突出指标的量化,体现了统筹全局、质量并重、量力而行、科学发展的理念。

第三,在主要任务上,《规划》明确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建设,实现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的有机结合,推动博物馆发展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变,促进文化遗产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文化遗产事业跨越发展的着力点。

第四,在重大工程设置上,《规划》涵盖了文物博物馆工作的方方面面,优先加强基础工作,优先面向基层薄弱环节,优先支持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和西部地区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