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片:孙子兵法[注: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又名《孙子》、《孙子兵书》、《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代的兵书,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孙子兵法》提出了“如何不战而维持和平[注: 和平通常指战争之间或没有其它敌视暴力行为的状态,也用来形容人的不激动或安静。和平可以是自发性的,政治鼓动者可以避免过于激动;和平也可以是强制性的。]”的哲学,以不发动悲伤、悲惨战争的“王道”为最高境界。“慎战论”是《孙子兵法》的精髓,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日本国际研究中心理事长服部千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在谈到日本“二战”失败话题时,服部千春对记者说,与西方的《战争论》不同,《孙子兵法》通篇贯穿着“非战、和平”的崇高理念,追求和平、谋取发展。孙子的和平理念和“不战”思想,是其兵法的核心思想;孙子所谓兵者的“诡道”,是“王道”而非“霸道”;孙子是“不战主义”而非“好战分子”;《孙子兵法》的本质是“智谋取胜”,而非“武力征服”。
服部千春说,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没有发行多少有价值的军事著作,但《孙子兵法》之类书籍却是例外,《孙子兵法》研究重点是对“二战”失败的反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注: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后,日本军队深受西方军事思想的影响,国家的主要军政首脑出于称霸[注: (1) 【dominate】∶因具有更大的势力、权威而统治。 (2) 依仗权势、武力横行霸道,欺压别人。-chengba]东亚的野心,已把孙子这位中国兵家[注: 兵家,古时研究军事问题的学派,指军事家或用兵的人。如:胜败兵家常事,兵家必争之地。-bingjia]先哲的慎战思想完全弃诸脑后,逐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直至爆发对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侵略战争。日本有识之士在反思这场不义战争时,无不痛感背弃《孙子兵法》而带来的恶果。
原帝国海军学院教官德永荣中将在其《孙子的真实》一书中感叹,由于一味地接受西方攻势思想而发动侵略战争,“完全是这种德式思想”造成的。他埋怨东方兵学思想只用来修养精神,并不对日本海军起作用。
从日本建立海军到“二战”时日本海军全军覆灭,在70多年的历程中,《孙子兵法》几乎见证了日本海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