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顾诚[注: 顾诚(1934年11月28日,江西南昌-2003年6月25日,北京)当代历史学家,明代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代表作包括《明末农民战争史》、《南明史》及论文多篇,]先生辞世已整整8年了。在学术圈外,鲜有人再提起这位史学大师[注: 大师,现在指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大家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人。因其意义比较广,还有佛的十尊号之一、官名、学者专家的尊称、对年纪大的老师的尊称等。]的名字。
先生的传世名著《南明史[注: 《明史》-《明史》是清代官修的一部反映我国明朝(1368—1644年)历史情况的纪传体通史。全书336卷,其中目录4卷、本纪24卷、志75卷、表13卷、列传220卷,]》即将再版,凡用心读过它的人,都不免惊叹于它的厚重与丰富,其中爬梳的资料,许多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而它们却是先生一个字一个字,从图书馆中抄出来的。
所谓朴学,是一条艰苦的道路,“无信不征”说起来容易,但有多少人真的肯燃尽自己的生命,去为后学铺路呢?
顾诚先生默默地坚持着,耕耘者,当他油尽灯枯时,尚不足70岁。
怀念顾诚先生,就是怀念一种真诚,怀念一代学人的风范与节操,不论世事怎样纷纭,不论时代如何浮躁,一个民族必须记住那些真正的建设者,因为繁华总会落尽,潮流终将退去,时光最终留下的,只能是精神与传统,如果没有它们的滋养,我们的骄傲与尊严,又该靠什么来支撑?
在人们的印象中,顾诚先生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不苟言笑,有些拘谨,但在家人的眼中,他却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适逢先生忌日,《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晨报》记者专访了顾先生的夫人[注: 不同时代的夫人指代不同的内容。-furen]何龙素老师。
顾家子弟多才俊
我和顾诚结婚时,他已经40多岁了,他偶尔谈起年轻时的事,比较零散。
顾诚是南昌[注: 南昌市,江西省省会。位于江西中部偏北,长江以南,赣江抚河下游,西紧靠九岭山脉,东北毗临鄱阳湖,是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相毗邻的城市。]人,生于1934年,1950年参加工作,在监察局当干部。那时有文化的人不多,顾家书香门第,明代似乎做过高官,父亲是校长,“文革”后学校还给他竖了一个铜像,母亲是老师,家教基础相对好一点,所以单位招人,他一考就考上了。
顾诚兄弟姐妹11人,活下来8个,可惜的是,顾诚是他们中第一个走的,他家孩子的文化程度都不低,大哥曾任江西省[注: 西省 拼音: 解释: 1.汉永乐宫之司署?o掌管宫内罪罚。 2.中书省的别称。 3.陕西省西安市的俗称。-xisheng]儿童医院院长,四哥在301医院当博导。
1957年9月,他考上了北京师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