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传统文化日渐升温 专家…
红色书”、“少儿书”成…
第四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
杭州师范大学国学院成立
给少儿节目补充点“少儿…
孩子要不要学国学? 忍让…
“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2…
第三届中青年学者汉语教…
开心学国学体验课带您走…
少儿读经教育再推新举措
最新热门    
 
少儿学国学成风潮 传统文化不是万能灵药

时间:2011-07-29 21:29:16  来源:不详
等级制度和王权[注: 王权,是一个歧义词,有元末湘汉红巾军将领王权,五代时后晋大臣王权,晚清学者王权,王权(画师),王权(工程师),王权(教师),王权(游戏)。]统治,仔细读诸子著作就会发现,它们和现代社会不是一个味道。比如儒家,言必称三代,是说一种往后看的态度,法家稍好一点,‘不师古,不法先王’,最起码在历史观上是往前看的,但仍旧是维护等级制度的。”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传统文化一无可取,孙立群说:“比如对于个人修养上的熏陶,为人处世上的培养等。所以,站在现在的角度去分析鉴别,统和[注: 统和 拼音: 解释: 1.统理协和。-tonghe]成一个有益于今天的东西,这是有好处的。但是却不能把传统文化当作万能的灵药。”

  【面向未来还是过去

  学生读经、学传统文化,培养的是兴趣,本是好事,不过也应该从现代环境的角度考虑,而不是要回复[注: 回复和再结晶 正文  经范性形变的金属或合金在不同温度加热后,会发生结构、组织和性能的变化。在较低温度发生回复;温度较高时发生基体的再结晶和晶粒长大。]到过去。

  孙立群说:“小学生读经,也曾引起过[注: 走过;站往旁边。 宋 王巩 《闻见近录》:“ 章献皇后 即引 仁宗 手起过屏后。”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 黄 妻又急又惭,起过一边。]很大的争论,是全盘读还是删节读等,其实这并不是最重要的。生活在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自然是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应该放在现代社会的环境下,因此不管是读原文还是读删节的,都应该对他们加以引导,哪些是当时特有的,哪些是对今天仍旧有用的。至于说按照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模式,让他们背多少书、行什么礼,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

  然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并非易事。从上个世纪初开始,就有无数的学者研究这个领域,也因此产生无数著作。对此,孙立群说:“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毕竟是有隔膜的,比如诸子,大多都是一两千年前的著作,时代变了,社会在发展,想要完全融合不大可能。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现代精神,然后让他们能够以现代眼光看待传统文化,最终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不是把传统文化照搬出来,从不盲信过去一定胜过现代。这是不对的,面向未来才是应有的态度,人类文明[注: 文明是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称。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分工专业化,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也总是向前发展的,而不是向后。”

  【学国学不可急功近利

  国学风潮之下,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各种国学班、读经班,赞同者认为此举对普及传统文化有益,反对者则认为不过是和奥数班、兴趣班之类并无不同。

  孙立群说:“家长希望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可以理解。对孩子来说,读一些古籍也可能会因此引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这也是好事。但需要注意的是,学传统文化需要的是积淀和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功夫,不可急功近利,不能人为地定下什么目标、指标,一个假期必须背会多少古书,要达到什么程度,这些并无益处,对孩子反而压力太大,没什么效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