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李思辉:高考状元热为什…
吴光辉:白居易的长归
陈东有:《金瓶梅词话》…
刘辉:曹操墓之争,宁肯…
文学写作硕士甫跃辉:作…
最新热门    
 
陈东辉:大众化才能“化大众”

时间:2011-07-29 21:31:05  来源:不详
后将其锤炼成完整的思想,再利用这些思想武装[注: 1、用武器装备军队, 2、指军队等的武器等方面的装备。-wuzhuang]人民大众,指导新的实践。这也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迫切要求。

 

科学理解学术大众化的基本内涵

 

    学术大众化的应然状态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之:

 

    一是学术研究方式的大众化。这是关于怎么搞学术的问题。学术研究只有立足实践、贴近生活、走进大众,才能产生真知,实现价值。尽管书斋里能够学习前人的成果和经验,但离开现实和大众,学术仍然结不出真正的智慧果实。学术的担当来源于对大众的关爱,学术的襟度来源于对生命的体悟,学术的涵养来源于对生活的融会,学术的识见来源于对存在的认知。因此,学者必须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把脉真实生活,聆听大众心声,深度思考分析。

 

    二是学术表达体系的大众化。也就是说,学术要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话语让人轻松理解。人们在批判“旧八股”时,往往不自觉地代之以新的八股形式,这是几千年遗留的痼疾。不得不承认,当下学术已经出现“新八股化”倾向。学术模式的固化、概念的诡奇、语言的艰涩,正严重阻隔着思想的传播、消解着学术的功用。学术表达必须用轻松而不失严谨的话语,在活泼中透着自觉的责任担当,以期深入浅出、明白晓畅。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