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辕门射戟 百步穿杨——…
中国文学史著作首次在欧…
8月11日 中国第一批留学…
百年来中国服饰流变之四…
8月10日 光绪帝要求内外…
第二届汉语言文字学高级…
从一般新名词研究到“概…
中国画坛:响起集结号—…
中国古代德育思想的演变…
谢其章:《插图本中国文…
最新热门    
 
中国文化论坛第七届论坛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

时间:2011-08-13 22:16:04  来源:不详
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西方古典学中心主任黄洋教授做主题报告,他的题目是“希腊罗马的城邦政体及其理论”。黄洋在其发言中,着重梳理了“政体”这一西方古典政治概念的涵义,以及在西方文明[注: 文明是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称。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分工专业化,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源头的希腊罗马的思想家们又如何看待和评价当时的政体实践。黄洋认为,从苏格拉底[注: 苏格拉底(Σωκρ?τη?);英译: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注: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哲学,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亚里士多德开始,西方在历史中形成了一个深厚的精英主义传统,而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实践则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和发掘。之后,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丁耘教授作题为“德性、阶级与政体”的主题报告,他主要从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学说入手,梳理了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说中的“理想政体”与“现实政体”的区别,进一步提出政治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即是不断从现实中实践,逐步靠近“理想政体”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德性和阶级是政体的基本原则,即一方面不可忽视德性和正义,另一方面则需要坚持阶级分析。在黄洋、丁耘两位教授进行了西方古典政治学传统中“政体”观念的梳理和分析之后,香港中文大学政[注: 学政,旧时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xuezheng]治与公共行政系王绍光教授进行了题为“政体与政道:中西政治分析的异同”的主题报告,他开门见山地指出,西方传统的“政体”概念在中国古代[注: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是指先秦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历史-zhongguogudai]漫长的政治实践中事实上并没有相应的概念对应,或者说西方的“政体”思维在中国实践中并不完全存在,而中国则有另外的一套系统运作。而在西方的论述中,关于中国的叙述,如孟德斯鸠[注: 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年1月18日—1755年2月10日),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黑格尔[注: 黑格尔,全名为: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年8月生于德国的斯图加特。]的叙述,都存在着许多出于想象的不确切甚至有些荒谬的叙述。因此,他总结了西方“政体思维”的几个缺陷,主要在于重视形式而轻视实质,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等等。与此相对,他认为中国的先贤考虑得更多的是体制运作的目标和途径,即“政道”的问题,即一种治国理念,理想的政治秩序。他梳理了自先秦诸子以来的政治思想谱系,也指出了自清末以来在中西思维碰撞下的思想交织局面下,在今天看中国的政治以及展望未来,都需要跳出简单化的思维模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