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端午习…
清华百年——中国西南地…
论析新媒介对渝东南少数…
简析安多地区藏文化传播…
世界九十多个国家地区已…
长兴发现吴越地区最早的…
河北顺平县白银坨地区发…
中国作协首次吸纳台湾地…
21国家和地区易学专家在…
苏州发现南方地区东周时…
最新热门    
 
广府地区朝代最齐全13座祠堂群藏身沥滘(图)

时间:2011-08-30 13:32:00  来源:不详
构,只有皇亲国戚或经皇帝钦准才能用。”为什么沥滘村的牌坊能用呢?卫浩然说,这里有一段祖辈口耳相传的故事:据说卫氏十二世[注: 今世和来世。-ershi]孙卫西樵是明代嘉靖皇帝的外孙婿,卫氏也就沾上了皇亲国戚的边。

  沥滘东街是沥滘村一条主要街道,两边都是三四层的农民房。在卫浩然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东街旁的一座私营小医院,走进一楼的一间诊室,掀开窗帘,看到的居然是三块清代的古碑,而对门的另一间诊室里还藏着另一块古碑。4块古碑大小相若,大约长1.5米、宽0.5米,上面清晰可见乾隆、嘉庆年间的字样。

  “以水为财”筑堤围:

  筑堤围抗洪子孙要受重惩

  卫氏大宗祠侧门边上的另外一块石碑也十分有意思,碑文为“祠内众孙如有在祠右一带黄罗滘北濠等将潮田筑围者,本人及子孙永不得入祠享胙”。

  看护祠堂的长老卫本立解释,卫氏大宗祠南面就是珠江,周围河网密布,每年江河水泛滥时,都会淹了卫氏大宗祠前面的水田,甚至涌进祠堂里面。但是碑文要求子孙绝对不能筑堤围把水挡在外面,否则本人及子孙都不能进入祠堂里分烧肉,即不承认他是卫氏后人。“因为古人认为‘水’为财,祠堂是全村风水最好的地方,宁可水淹祠堂,讨个吉利,也千万不能把财挡住了。”

  12座祠堂是原状保护还是原状迁建?

  本报讯 在今年7月初召开的全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沥滘村改造方案获得通过。记者从市三旧办了解到,根据该方案,卫氏大宗祠将原地原状保护,而其余12座祠堂都将[注: 都将 拼音: 解释: 1.唐五代禁军统兵官名。-doujiang]进行原状迁建,变成相对集中的几处。

  对于原状迁建,卫浩然表示:“除了大宗祠外的12间祠堂都应该原地原状地保存下来。”文博专家罗雨林也表示:“拆旧建新同样是破坏文物的表现,现在很多城中村改造都说要保护性迁建,实际上我认为这是建设性破坏。文物不仅是建筑材料[注: 在建筑物中使用的材料统称为建筑材料。新型的建筑材料包括的范围很广, 有保温材料、隔热材料、高强度材料、会呼吸的材料等都属于新型材料。],即使是用拆掉的旧材料,也无法建得和原来一模一样。”

  市三旧办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说:“改造方案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很重要的一环,每个城中村的改造都有这个专题,但一般保护的都是文物,其他的历史建筑[注: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是否应该保护、怎样保护都是征求过文保部门意见的。至于保护性迁建,主要原因是这些历史建筑的位置与规划道路、房屋等有冲突,所以需要迁移。”

  记者在海珠区文广新局今年7月15日发出的一份《关于沥滘村卫氏宗祠问题的复函》中也看到,该局表示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12座卫氏祠堂均为明清时期的历史建筑……在城中村改造规划中按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制定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对沥滘村卫氏祠堂的保护。

  对此,罗雨林说:“历史建筑也可以上升为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已经多次呼吁对这12座祠堂尽快挂牌。而在城中村改造中,不应该是文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