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9月6日 毛泽东赠柳亚子…
当“亲历者”遭遇“追寻…
毛泽东的“补课式读书”…
7月20日 康有为在加拿大…
艰难与辉煌:《毛泽东选…
【艰难与辉煌】中国现代…
毛泽东力荐王稼祥
7月11日 郑和始下西洋 …
天下谁人不识君——毛泽…
艰难与辉煌:毛泽东《在…
最新热门    
 
毛泽东语言魅力源于深厚的古文功底

时间:2011-9-7 19:21:00  来源:不详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导师,而且还是非凡的语言大师。在长期的革命生涯和写作过程中,毛泽东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语言风格。他以渊博的知识储备、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炉火纯青的表达技巧、形成了自己个性鲜明的语言艺术。他的许多幽默含蓄,意趣横生,魅力无穷的警语佳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深远影响。毛泽东的语言魅力以其无与伦比的深刻影响力,堪称清新朴实、活泼凝炼的现代汉语的开山人和杰出代表。

毛泽东不仅继承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推陈出新,表现出化平凡为神奇的语言才能。他善于从古代历史、文学中吸收大量的成语、典故、熟语和格言警句,并加以提炼改造,赋予新的内涵。如“愚公移山”、“实事求是”、“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钦差大臣满天飞”、“东风压倒西风”、“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小脚女人”等等。经过毛泽东点石成金的引用、化用,进入了现代语汇,获得了新的生命,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语言宝库。

可以作为语言范例的文句在毛泽东的著作和讲话中俯拾皆是。他运用历史典故、寓言和神话,深化主题、刻画事物本质。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拿“曹刿论战”的故事,说明怎样以弱胜强[注: 成语 以弱胜强 发音 yǐ ruò shèng qiáng 解释 凭弱小的力量战胜力量强大的。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青年运动的方向》以孔子不通农事的史实,告诫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必要性;《将革命进行到底》利用古希腊“农夫和蛇”的寓言,表达不能让革命半途而废的决心。在《矛盾论》中,用《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淮南子》所说的“羿射九日”、《西游记》所说的孙悟空七十二变和《聊斋志异》中的许多鬼狐变人的神话故事,说明这类“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幻想的变化,并不是具体的矛盾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变化”,而“科学地反映现实变化的同一性”才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深奥道理。 同时,毛泽东引经据典, 翻照古语,推陈出新,创造新的格言警句。如:“探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改自朱元璋的“深挖洞,高筑墙,缓称王”。“百家争鸣”、“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叶公好龙”、“引而不发,跃如也”、“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古语被发掘出来,至今屡用不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帝国主义[注: 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级和最后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进京赶考”等独创的格言警句,尤其是诗词作品中“无限风光在险峰”、“不到长城非好汉”、“天高云淡”等大量佳句,不仅增加了文章或作品的哲理和文采,而且成为脍炙人口、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现代汉语语汇。至于“对牛弹琴”、“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懒婆娘裹脚布又长又臭”、“小米加步枪”等民谚和通俗喻句,更随处可见,透出生动活泼的气息。 毛泽东出神入化的语言风格得益于他自少年时开始积累的古文功底。毛泽东八岁时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