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方华:趣味西瓜联
曾经繁华:六朝古都南京…
沈荣华:拔尖创新人才如…
夏爱华:三十年品出“红…
百年清华:清华学堂受惠…
刘庭华:比较老子、孔子…
林少华:文学翻译的生命…
周明华:期待教改路上多…
何中华:通过“水”的意…
姜义华:循名责实并非禅…
最新热门    
 
孙丽华:思忆吾师陈毓罴

时间:2011-9-10 11:22:05  来源:不详

21年前准备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时,我初次拜访了陈毓罴先生。那时先生年届60,正是一个学者最为成熟丰盈的黄金时期[注: 正如德国的那道菜"ein Topf",生活其实就是杂七杂八的一锅杂烩,但却酸甜苦辣五味具全。 套用到这部片子里Keek和Andy这两个认识了20年的好兄弟身上却再恰当不过了。]。待人接物亦沉静谦和,蔼如春风。初次见面,我坦陈自己虽然年过而立,仍然有志于学的心愿。承蒙陈先生予以首肯,还以前辈学者的名言勉励我:“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让尚且不明晰治学之要义的我心中如有所悟,故将此格言一直铭记,以之为自励自策之药石。多年来,每当我功利心起,好高骛远之时,正是先生的谆谆告诫,让我的心境从热衷里撤退,回归严谨认真的治学本位。这就是未入师门之前,陈先生给我上的第一堂课。

 

    在治学态度上,陈先生最为服膺王国维[注: 王国维(1877~1927),中国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字伯隅,又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901年秋赴日留学。]的见解。认为王国维所概括学界三弊,切中要害:“损益前言以申己说,一也;字句偶符者引为确据,而不顾篇章,不计全书之通,二也;务矜创获,坚持孤证,古训晦滞,蔑能剖析,三也。必湔三陋始可言考证。”

 

    陈先生1959年留苏归来进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注: 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congshi]古典文学研究工作,就以王国维的训诫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他言必有据,立论从不轻出,每一篇论文都是资料先行,从不写空头文章。一篇篇考据之文,既经得起资料与学理上的推敲,也可以经受时间的检验。以我多年对老师的了解与感悟,陈先生之治学风格,除了质实严谨,还在于那一份“担当”。进入文学所后,面临的课题是编撰三卷本的《中国文学史[注: 文学史,是研究文学发展历史的科学,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同属文艺学的范畴。-wenxueshi]》。当时文学所已是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