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学术对话:中华传统文化…
黄帝与中华民族精神
姜义华:循名责实并非禅…
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定义…
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定义…
试论广告在中华文化传承…
硬笔书法 何去何从——…
中华文化瑰宝获世界认可…
王晓秋:中华文化是怎样…
国务委员马凯:复兴中华…
最新热门    
 
何中华:通过“水”的意象体味“儒”之“柔”

时间:2010-12-15 12:07:16  来源:不详

 

 

 

●儒者柔也,但此柔非真柔,而是指那种“以柔克刚”之柔;

 

  ●中国文化的儒雅性格,虽然没有咄咄逼人的凌厉之势,却又决不因此而失其庄严。相反,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内在力量。

 

 

  按照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诠释,“儒,柔也”。一个“柔”字,味道全出,可谓搔到了问题的痒处。记得有一次从电视上看到宋词专家叶嘉莹先生的一档节目,她就特地提到了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她由“儒”字的“柔”这一本义出发,加以阐释,十分贴切地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了。

 

  “儒”含“需”字,参之以《易经》“需”卦的卦象,可知“需”有“等待”之义。《易传》说:“需,不进也。”据《易传》记载,孔子就说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孔子这里说的其实就是“需”的意思,它体现的显然是一种等待的姿态。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