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数字化”推广为何这么…
城市民变为何明朝多“抚…
出版社、网络商城、专家…
为唐高宗和武则天守陵的…
鲁迅说的“猹”为何物
中国古代官场:为何当官…
荆轲刺秦为何失败:剑术…
揭秘:吴三桂在穷途末路…
揭秘:吴三桂在穷途末路…
揭秘:吴三桂在穷途末路…
最新热门    
 
韩信为何宁受跨下之辱也不摘下腰间佩剑

时间:2011-9-10 11:22:11  来源:不详
人虽说还没可怜到那份上,也差不多了,基本上是在用人格换食品。可即便是混得如此凄凉,韩同学仍然保持了一个良好却可能会惹麻烦的习惯——每天坚持佩剑。想想吧,本就不招人待见的韩信,每天衣衫褴褛(饭都吃不饱,恐怕衣服穿得也好不到哪里去)的在街坊上晃来晃去,可却一点都不顾惜体力的非要在腰间挎上一把剑,别说别人,我要有这么一邻居我都忍不了,果然,找他麻烦的人出现了。  


  原来在韩信的家乡,混混并不仅仅只有韩信一个,市井之中竟然还有比他更另人生厌的家伙,那是一个以坚持不懈地侮辱别人为自己终生追求和价值体现的少年。他看着韩信每天带着把剑到处蹭饭眼气啊,终于有一天,忍不住了,跑来找到韩信并对他说:“你虽然个子不小,没事还爱带着把剑装像,可其实你就是个胆小鬼!”韩信没理他。当然,鉴于中国历史记载一贯遵循的“惜墨如金”原则,我们无法判断发达之前的淮阴侯当时到底是根本不屑于搭理对方,还是真的怕了,被对方吓得不敢说话。总之,韩信很没尊严地选择了坚守自己保持沉默的权利,他可能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谁知道他想息事宁人,对方却是个惯于挑事儿的,在围观群众惟恐天下不乱的激昂情绪中,不良少年坚持着自己软土深挖的行事原则,又开始继续试探韩信的底线了:“你要是不怕死,就用你的剑宰了我,如果你真是个怕死的胆小鬼也没关系,从我裤裆里钻过去,今天大爷就放你一马。”看着对方那张撇着的大嘴,听着那些从这张丑陋的嘴中发出的赤裸裸地带有威胁性的侮辱言辞,韩信真的怒了:你还有完没完?我都让你一次了,你怎么见了怂(sóng二声)人搂不住火啊?可惜,韩信不但不是擅长“布衣之怒7”的唐雎,他连《天下无贼》中的黎叔都比不了——韩信很生气,后果却一点都不严重。满怀怒火瞪了对方半天的韩将军做出了一个另所有围观群众都大跌眼镜的选择,爬在地上,一丝不苟地完成了钻裤裆的全部工作流程,然后拍拍衣服,认真把自己挎在腰间的佩剑整理好,接着找地方蹭饭去了。  


  当然,后来带着大部队衣锦还乡的韩信并没有忘记这个家伙,别误会,完全不存在打击报复,正相反,当年的胆小鬼,现在的齐王倒是封了官职给他,并且还为自己当年坚决不拔剑的行为找到了一个看似符合逻辑的解释:“杀之无名”。可惜不管理由多么冠冕堂皇,韩信当年的确并没有发挥出一点点剑的强大攻击效果,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史迹》中对韩信的这段表现采取了高度赞扬的态度,认为这说明了韩信有如渊海一般的气量;而易中天先生更是认为这件事说明了韩信具有一种难能可贵的为了实现梦想而勇于承受现实中一切苦难的坚强人格。  


  可是不知大家发现没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是不良少年,还是韩信自己,甚至是史笔如刀的太史公[注: 释义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自称。司马迁继任父职为太史令,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至东汉末年才百称为《史记》。]和文化名人易教授似乎都或者有意或者无意的自动忽略了一个除了杀人或者钻裆之外可能存在的第三种选择:你看我韩信眼气不就是因为我佩剑吗,那我以后不佩了还不行?你想要,拿去,我现在就解下来送给好吧?反正我也坚决不会拿这把剑去砍人。  


  为什么?为什么那个爱惹事的少年认为让韩信解下剑的概率比让他钻裤裆还要小,小到这个要求根本连提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