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评:文物鉴定泰斗卷入骗…
还鱼于水:文学生态中的…
陈鲁民:文人的背功
云南非遗中心将推出古琴…
格非:文学其实很诡异
故宫文物“南迁”记:文…
王德领:文学研究与生命…
《新华字典》改版:文盲…
唐代古琴 大圣遗音
国家文物局局长:文保单…
最新热门    
 
古琴:文雅风范话收藏

时间:2011-9-16 12:54:13  来源:不详
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在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说明在春秋时期[注: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简称春秋。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古琴在民间已是非常普遍的一件乐器。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古代文人士大夫[注: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在中世纪,通过竞争性考试选拔官吏的人事体制为中国所独有,因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士大夫阶层,即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的生活写照。古琴以其苍远飘逸、蕴藉空灵之音诠释着中国传统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特立独行的文化品格。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东汉蔡邕曾编辑古琴名曲集《琴操》,更自炊火中救取梧桐木制名琴“焦尾”,美名流传后世。魏晋“竹林七贤[注: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之一嵇康临刑索琴,“目送归鸿”抚《广陵散》,所谓“千古绝唱”,不胜唏嘘。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陋室铭》中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当演奏从技能变成一种文化蕴含标志的时候,古琴的角色也从演奏乐器发展成一种标志着儒雅风范的文化收藏。

天价搅热古琴收藏

在艺术品市场大潮的推动下,古琴逐渐走进拍卖场,并成为藏家追捧的焦点。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古琴上拍量为209件次,成交143件次,总成交额为6.05亿元人民币。

自20世纪90年代拍卖初期,古琴便出现在拍卖会上。1995年,中国嘉德明万历[注: 明朝万历 万历(1573年 - 1620年)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万历这个年号一共48年,是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的“紫漆琴”以17.6万元人民币成交。2000年至2003年春,古琴拍卖市场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市场行情起伏不大。2003年秋,古琴市场行情一度上升。却因存世古琴稀少,接下来在市场上鲜有出现,没有形成系列拍卖。

2003年11月7日,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