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迟子建:一个作家的童年…
邓海建:耗资数千万,只…
罗孝建:试论传播中国烹…
迟子建:还有多少作品流…
迟子建:每个灵魂都有自…
追逐原始文明的“逆行精…
试析 民间策略的意义生…
最新热门    
 
迟子建:一个作家的童年经验,可以受用一生(1)

时间:2011-9-16 12:54:17  来源:不详
她似乎被无边无际的大自然严严实实地罩住了。 

 
  在迟子建所有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她对自己生长的那方土地、对每一个世俗的日子恒久的爱,执着地贯穿于字里行间。她甚至常常在[注: 常常在(?—?),康熙帝嫔妃之一。葬清东陵之景陵妃园寝,其余不详。]梦里遇见大自然的景象,她怀着又敬畏又热爱的心,不由自主地书写这些真正不朽的事物,无论是具有文学意味的《逝川》《秧歌》,有生活意味的《原始风景》,还是朴素感人的《亲亲土豆》,以及想象丰沛的《向着白夜旅行》和《逆行精灵》,亦或后来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重现哈尔滨大鼠疫生死传奇的《白雪乌鸦》。 


  在迟子建的眼中,文学的地域性就像北方过冬必需的棉衣,特定的季节来临时,必须穿上它才能度过严冬。在展现故乡美好一面的同时,迟子建的作品也在不断地反思故乡。因为那是生活的真相。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揭示“真相”的勇气和笔力也在增强。“人有故乡是幸运的,同时也会感到不幸,因为故土中不可爱的东西会被人为地美化。” 


  在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迟子建笔下的故乡有着怎样的变化?她又是如何使这贴身的棉衣保持依旧惯常的迷人与温暖?5月中旬,刚从意大利参加首届中意文学论坛回哈,迟子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读书报:最早留在记忆里的家乡,是什么样子? 


  迟子建:低矮的板夹泥小屋,房前屋后的菜园(那是我童年的乐园),无边无际的森林,苍茫的大雪,偎着火炉听童话故事,暑假时到园田干农活,寒假时去山里拉烧柴。这些,构成了我的童年生活。 


  读书报:现在您也经常回去?大概一年中有多长时间在家乡待着?每次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是怎样的感觉? 


  迟子建:我每年总要在故乡呆上三四个月。现在那里虽然少见大树,但次生林很茂盛,所以那里仍是空气最好的地方。故乡已不是我童年的故乡了,像北极村,它不再有过去的宁静了,一年四季游人不绝。 


  读书报:您居住[注: 北史·杨椿传》:“吾今日不为贫贱,然居住舍宅,不作壮丽华饰者,正虑汝等后世不贤,不能保守之,将为势家所夺。”《说唐》第一回:“觅了所房子,与 莫氏 一同居住。]的地方,还是小时住过的地方吗?能不能描述一下那里的环境和生活条件? 


  迟子建:外婆在北极村去世之后,我很少去那里了。我在大兴安岭中部的一个县城居住,与母亲在一起。我住的不是你们想象的那种我童年住过的独栋的木刻楞房子[注: 住宅是提供人居住的房屋。客家人称作屋家,广东人称作屋企,福建人称作厝。为民间信仰的风水区分由于生人居住;称阳宅、以别于已经身故入土之阴宅(墓)。],而是普通的居民楼,有自来水和暖气设施,所以生活很便利。房子位于城边,就在山脚下,所以我的书房对着山峦河流,风景不错。夏天时打开窗子,满室都是植物的清香。 


  读书报:在那里,您过着怎样的生活?和周围人打交道多吗?在他们眼里,您是怎样的人?他们看您的作品吗?《北极村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