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马克·吐温两次“黄金梦…
浅谈卡斯特罗《漂泊者》…
孔夫子的“漂泊”生涯咋…
林贤治:纸上的“漂泊者…
客寓意识与唐代文学的漂…
最新热门    
 
细叙漂泊者萧红为人为文不可复制的一生(2)

时间:2011-9-16 12:54:17  来源:不详
鲁迅[注: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胡风对萧红的序评也嫌简单化 


    记者:看《漂泊者萧红》,觉得充满了作者的深情,但在叙述中却多不动声色。比如,萧红、萧军第一次到上海的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路带着他们到咖啡馆,分手前鲁迅把装钱的信封放在桌子上,走前掏衣袋里的硬币给他们车钱,还有挥手告别——言语不多,都是动作,确感人至深。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我曾在萧红写的回忆鲁迅的文章里寻找,似乎没有写到这些记载。你写这些细节是根据文字记载,还是出于想象? 


    林贤治:《漂泊者萧红》中的所有人物[注: 何永安[香港富商]-何永安,男,香港富商,前亚姐曹央云丈夫。拥有多间上市公司的富商何永安,高峰期身家曾达3亿美元,后来经营不善负债累累致身家缩水。]对话和行动,包括事实细节,都有文字根据。只有人物的内心活动、心理分析出于我的臆想。这种臆想,应当不致破坏人物和故事的真实性。 


    记者:与不动声色相反的,《漂泊者萧红》的书写还有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其中穿插了很多的议论。这样的写作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有没有担心影响传记的客观性? 


    林贤治:你说的“客观性”即事实性。议论和事实是两样不同质的东西,油和水不会混在一起。议论大可以随意,只要不致破坏风格的整体的协调就可以了。本来,我希望写得更自由一些。 


    记者:鲁迅先生为《生死场》作序,胡风为此书写读后记,都对作者的文学性颇多赞赏,在你写的传记中却认为两人都因现实政治的需要,把小说纳入阶级和民族斗争的大框架,一定程度上把萧红的多声部小说化简成了单声部小说。如何理解这种被简单化? 


    林贤治:萧红的作品被简单化的理解和看待是一个事实。在这里,鲁迅作序,不等于他一定要照顾到一个作品的方方面面[注: 语出:孙中山 《民权主义》第五讲:“自己一方面要做驾驶的汽车夫,又一方面要做修理的机器匠,那是很麻烦的,是很难得方方面面都做好的。],只说一点不及其余是可能的,我只是不同意他质疑萧红描写、刻画人物的能力。因为萧红不是契诃夫那一路。虽然,她写起短篇《手》那样的作品,手段并不比其他写实的作家差。契诃夫有契诃夫的写法,鲁迅有鲁迅的写法,萧红自有萧红的写法,像《呼兰河传》是唯有她能这样写的。至于胡风,他把萧红这种颇有几分先锋色彩的天才作品纳入他的“现实主义”理论去,当然容易显出短处而掩盖了长处。萧红的写作本身就是不规范的写作。 
   

    萧红的写作有着自由的天性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