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七旬北漂田连元批电视“…
农民形象不应被丑化 电…
警惕家族电视剧弘扬传统…
通过电视免费逛图书馆 …
八集电视文献纪录片《思…
杨新磊:电视为何置于“…
让阅读和我们更亲近——…
谭旭东:中华文化的重塑…
审美修饰背后的文化隐喻…
关于文化传播学视域下的…
最新热门    
 
电视栏目剧底线在哪?

时间:2011-9-26 11:03:50  来源:不详
大放大人[注: 大人是旧时称地位高的官长。-daren]性的丑恶,助长人性的丑恶。”

真假杂糅,误导观众

《我给儿子当孙子》播出后,“史上最牛儿子——许峰”被网友“人肉搜索”。在被四处指责时,实为石家庄一物业公司保安[注: 保安行业的传统业务范围主要有门卫、守护、巡逻、营业性文体活动的安全服务、武装押运、道路交通协管、特殊性安全服务、保安器材营销、保安咨询、承接安防工程和建立安防系统、社会性保安服务等。]的苏海龙,即节目中的“许峰”主动找上媒体,坦承自己只是传媒公司花钱雇用的临时演员。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郎劲松表示:“演播室播出的情感故事类栏目走红的原因之一,是观众认可了内容的真实性。”而当这些貌似真实的演播室对话节目被曝虚假时,观众感觉像是被骗了。

“我们做新闻节目就要遵从新闻的要求,要真实;做艺术性的戏剧节目,就要遵循美学要求。创新不能真假杂糅、是非难辨,这会误导受众。”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说。

对于新闻和戏剧杂糅的方式,尹鸿认为:“这没有问题,但是要标明,是虚构的就是虚构的,真实的就是真实的,不能误导受众。这是一个媒介伦理问[注: 官名。元各行中书省所属有理问所理问与副理问。明、清承宣布政使司沿置,为布政使司直属官员之一。掌勘核刑名诉讼。 简介 (1).审理,讯问。]题,虚构的就要告诉观众是虚构的。”

而事实是,为了吸引眼球和追求收视率,在这些貌似新闻、真实的栏目剧中,受众很难看到明显的提示语言或标识,容易产生误读。

在引起关于节目真假及价值观引导的争论后,《巨款丢失以后》节目组对该节目完整剧情作出说明:“一名小学[注: 小学教育一般是六年制,分三个阶段:一年级、二年级叫低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叫中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叫高年级。-xiaoxue]生拾金不昧做好事,但是失款被冒领,之后失主找上门来,给小孩及其家庭带来不少压力和麻烦,甚至惹上官司,不良冒领者被小孩的纯洁行为感动,良心和善性回归,最后归还失款。”节目组表示,虽然节目希望反映当下的道德困惑,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少了明确标识,使观众误将剧情当做新闻事件,产生误解,对此,节目组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将在今后的节目预告、播出、互动中加强标识,避免此类误会再度发生。

栏目剧也要有规则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