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莫砺锋:我以为一切好的…
成都“诗王”将赴台挑战…
最新热门    
 
莫砺锋直言国学热不正常 最大问题是鱼龙混杂

时间:2011-9-27 9:57:31  来源:不详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有资格来做这些普及性工作呢?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范金民举了个例子来说明“大家写小书”的观点。他说,日本的学者在出名之前是写大部头专业书的,等有了名气之后才会去写通俗的“小书”。这正好和中国学者的经历[注: 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 片名 《经历》The Experience/Tajrobeh (1973) 伊朗电影,35毫米,黑白,60分钟。]完全相反。在中国,通俗书大多数是没名气的人写的,有的动辄写十几讲,虽然有的很好,但有的就会出问题。“因为他还没到能写十几讲的程度,读者看了就会被误导,是件很麻烦的事情。”范金民说。对此,莫砺锋也表示赞同,他说:“其实,只有当你在某方面的研究确实有心得了,进入比较高的层次了,才有资格写些普及性的书,做一些普及性的工作,才能做得比较好。因为普及的对象对内容不是很熟悉,如果他看到你的一本书,就会对里面的内容信以为真。假如因为这个产生误导,这个工作还不如不做。”

现代人读书氛围太淡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警句。但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现在中国的社会,读书的氛围太淡了,跟这个社会太过浮躁有关。

“我去国外,无论是机场还是地铁里,总能看到一些年轻人捧着一本书在看,但在国内,这样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莫砺锋在昨天的文化沙龙中,对目前社会上的读书氛围表示担忧。他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爱读书的优良传统,也留下了许多劝导他人好读书的名言警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优秀传统,到了现在有被削弱的现象。

不过,莫砺锋还是很乐观,“这种现象毕竟会过去。”莫砺锋说,现在中国处于经济暴发户的时代,全社会都在忙着挣钱,但等这个时代过去,人们还是会转向追求精神世界,而作为一名学者,就是要推动这样的时代早一点到来。(王晶卉)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