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功过世纪传奇——少帅张学良[注: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5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
民国四公子中,张学良不如张伯驹博古通今精于书画收藏,不如溥侗精通戏剧音律,亦不如袁克文[注: 袁克文(1889年-1931年),字豹岑,别署寒云,中国河南项城人,昆曲名票,被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民国总统袁世凯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朝鲜人)生于朝鲜汉城(首尔)。]书画诗文出神入化,但是张学良却是民国时期少有的传奇人物,同时他亦是影响过近代中国历史[注: 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它的发达的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同时代世界最高的文明。但是当西方某些地区跨入资本主义,特别是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之后,中国越来越落后了。]发展进程的人物。
张学良生于乱世,其父张作霖[注: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辽宁海城人,自小出身贫苦农家。张作霖后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个掌权者,号称“东北王”。]是民国初年的大军阀,雄霸一方。1927年,张作霖组织安国军政府,自称中华民国[注: 中华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简称民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成立于1912年的民主共和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及联合国五个主要创始会员国之一。]陆海军大元帅,攀上了权力的顶峰。少帅张学良两次直奉大战成名,堪称少年英雄。然而,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了张作霖。张学良作为张作霖的长子,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年仅三十几岁的张学良统领东北军,以民族大义为重,顶住日本人的压力,宣布“改旗易帜”,使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为保存实力、避免被日军挑起事端,张学良率领东北军撤离东北,忍辱负重被称为“不抵抗将军”。“九一八事变”后,面对蒋介石对日软弱妥协不抵抗的政策,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宣布抗日,改写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此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张学良的一生交织着中国近代史的众多事件。
■张学良随父入京后,最早住在旧刑部街奉天会馆的大帅府
在现在西长安街路北从西单路口到复兴门立交桥曾有一条著名的胡同叫旧刑部街,街中有一家会馆——奉天会馆,会馆原为奉天将军增祺旧宅。增祺与张作霖的关系不一般,民国以后,曾是清廷要员的增祺赋闲在家,得到张作霖的照顾。后增祺全家迁往天津,便将旧刑部街的私宅赠给了张作霖。1920年夏,张作霖应曹锟之邀,从沈阳到北京,起初住在旧刑部街的奉天会馆。张学良随父入京后,亦住在这里。
增祺旧宅是一座不大的四合院,行伍出身的张作霖“敞亮”惯了,嫌这里不够宽敞,阳光不足,想另觅住宅。
■顺承郡王府的大帅府
张作霖的想法不久就实现了。张作霖的姻亲鲍贵卿介绍,顺承郡王府无论地理位置还是面积都很适合作为帅府,建议张作霖考虑。
顺承郡王府位于太平桥大街路西,南起今华嘉胡同、留题迹胡同稍北,北抵麻线胡同,王府面积大小适中,布局十分严整,整座王府分三路,中路是主要建筑,东西两路为生活居住区。顺承郡王府的建设正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