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孔子“乐山乐水”的人生…
苏轼“不嚼面”的启示:…
于丹沉寂3年出新作 谈及…
张炜获奖感言:为人生写…
方启:考古学研究中的“…
《教育新概念——教师成…
刘伯温的政治韬略与人生…
王传涛:“北大英雄201…
“蓝痴”吴元新:读《蓝…
潘基文谈人生哲学:中国…
最新热门    
 
“人生责任”与“自我实现”——姚奠中、刘毓庆、郭万金国学三人谈

时间:2011-10-8 15:43:07  来源:不详

 

    刘:他们考虑的是“我能如何”,而不是“社会需要我如何”,“我应该如何”。他们并不明白“自我价值”只有在对社会、对群体的意义中才能体现出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都是相对稳定的角色。在家庭与社会秩序[注: 社会秩序正文  表示社会有序状态或动态平衡的社会学范畴。   中外思想家很早就注意社会秩序的问题。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提出的“治”,]中,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应该承担什么职责,这都是有一定要求的。比如孔子[注: 孔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一点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不能接受的。要知道孔子在这里强调的就是一种责任,是在家庭中作为儿子的责任。父母健在,作为子女便有责任伺候父母,照顾父母起居。“不远游”的目的就是要承担起孝敬父母的职责来,不能为了自己所谓的发展,抛下父母远走高飞。如果有事需要“远游”,那也一定要“游必有方”,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处,这是对父母尽责。在这种价值观念下,一个人的价值是在对家庭、对社会的“尽职尽责”中得到体现的。如果一个人脱离开与家庭、社会的关系,放弃责任,片面地强调所谓“实现自我价值”,这样必然会对社会或家庭造成伤害。

 

    姚:在“自我实现”这个问题上,看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人生责任”,一种是“才能展现”。像《大学》中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传统学人一条自我实现的道路,但这里强调的不是如何展现自己的才华,而是尽自己的才能担负起人生的责任:“修身”是对自己负责,“齐家”是对家庭负责,“治国平天下”是对社会负责。这种观念指导人们,要把社会责任与个人抱负结合起来,抱负从属于责任。孟子[注: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主要代表之一。]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的也是抱负与责任的结合。“兼济天下”是社会责任感驱动下的行为,但也是知识拥有者的最高理想和抱负,自己的价值是在“兼济天下”的实践中获得体现的。如果没有机会施展抱负,那便“独善其身”。就本质上说,“独善其身”也是对社会负责的一种表现,因为“独善”不仅仅是“修身自好”,更主要的是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孟子说:“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不失义”、“不离道”,坚持的都是向社会高度负责的道德原则。现在人所说的“自我价值实现”,从他们的语言与行为表现中,很难看到“责任”二字,而更多强调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