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著名学者、南开大学中文…
清华国学研究院主办《清…
陈姓:直接得姓于古陈淮…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举办…
关注大学生活:在大学,…
大学生为何“突击”练书…
厦门大学成立“朱子学学…
湖北大学学生编著《朱祖…
山东大学迎来110周年校…
中山大学陈寅恪学术讲座…
最新热门    
 
清华大学教授:网络“审丑”何以连连得手

时间:2011-10-25 12:08:23  来源:不详
的大众媒体。它们之所以能够“长驱直入、遍地开花”,成为一道貌似势不可挡的“文化景观”,与个别不负责任媒体的传播理念有着紧密联系。
  现在,个别媒体抱定一种传播理念:“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它们视“关注度”为传播目标、传播动力,而有意无意地架空独立原则和媒介理性。慢慢地,舆论的真实性和正义性诉求变得似是而非,最终形成了价值虚空的常规性娱乐化运作模式。这种不负责任的全媒体娱乐化运作模式,为网络“呕像”们提供了现实世界的生存空间。
  有论者称,网络“审丑”的盛行是因为公众的“审美趣味”嬗变为“审丑趣味”。这样的说法,可能夸大了人们对网络“呕像”的兴趣。网友的“围观”如果说在开始阶段是具有一定意义的社会关注和正义考量,那么紧接着就会在全媒体娱乐中变成一种“去道德”和“非价值”的“狂欢”。与其说公众对网络“呕像”具有普遍和专注的兴趣,还不如说是全媒体娱乐刺激甚至制造了公众对他们“别无选择”的关注和兴趣。公众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一半是假相,一半来自于不负责任的媒体的推波助澜。
  在去道德、非价值和非审美的运作过程中,一些媒体自甘堕落为娱乐传播机器,自我放弃了对社会主流价值和核心文化理念的传播引导作用。破解这种道义转向反道义、审美转向反审美、求真转向反真实的传播死结,不仅关系到媒体的良性生存,而且关系到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生态的健康安全。
  在这个问题上,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使其真正承担起健康文化理念传播、社会核心价值引领的责任。众所周知,在社会文化分工中,主流媒体应当理性确立焦点定向和传播理念,其任务是向公众提供正面的、理想的、符合基本审美的信息。只要主流媒体摆正了位置,网络“审丑”就只能在属于它的非主流空间中存在,而仅仅成为当[注: 为当 拼音: wéi dān?? 解释: 1.犹抑或;还是。-weidang]代文化丰富性和宽容性大背景下的一个有限“景点”。
  不过,应当看到的是,尽管网络“审丑”具有一定的消解和腐蚀作用,但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绝对的社会危害。在适度的范围内,它确实可以发挥某种释放压力和焦虑的作用。同时,由于网络具有更为便利的双向互动性,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趣味可以从正面影响和改变“呕像”。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