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铁凝为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铁凝寄望年轻学子:通过…
铁凝:作协有一万个存在…
铁凝:文化需要相互凝视…
铁凝:汪曾祺总让她想到…
作协主席铁凝:作家还是…
《咬文嚼字》明年补咬1…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
最新热门    
 
铁凝:汪曾祺让我感受到 汉语的优美

时间:2011-10-26 12:01:57  来源:不详

汪曾祺已离开我们13年了,但他用小说、散文、戏剧、书画为人间创造的温暖、爱意、良知和诚心却始终伴随着我们。 


  汪曾祺先生总让我想到母语无与伦比的优美和劲道。他对中国文坛的影响,尤其是对中、青年一代作家的影响是大而深刻的。一位青年评论家曾这样写道:“在风行现代派的80年代,汪曾祺以其优美的文字和叙述唤起了年轻一代对母语的感情,唤起了他们对母语的重新热爱,唤起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他用非常中国化的文风征服了不同年[注: 概述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训俭示康》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相关条目 科举制度 《训俭示康》封建社会金榜题名-tongnian]龄、不同文化的人,因而又显出特别的‘新潮’,让年轻的人重新树立了对汉语的信心。” 


  汪曾祺先生总让我想到“真性情”。这是一个饱含真性情的老人,一个对日常生活有着不倦兴趣的老人。他从不敷衍生活的“常态”,并从这常态里为我们发掘出悲悯人性、赞美生命的金子。让我们知道,小说是可以这样写!窃以为,当一个人不能将真性情投入生活,又如何真挚为文?有句俗语叫做“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但在汪老这里却并非如此。他的人生也坎坷颇多,他却不容他的人生如“戏”;他当然写戏,却从未把个人生活戏剧化。他的人生就是人生,就像他始终不喜欢一个形容叫做“作家去一个地方体验生活”,他更愿意说去一个地方生活。后者更多了一份不计功利的踏实和诚朴。一个通身洋溢着人间烟火气的真性情的作家,方能赢得读者发自内心亲敬交加的感情。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境界呢。能达此境界的作家为数不多,汪老当是这少数人之一。 


  汪曾祺先生总让我想到“相信生活、相信爱”。因为,他就是相信生活也相信爱的,特别当他在苦难和坎坷境遇中。他曾被迫[注: 被迫 拼音: 解释: 1. 受外界迫使。如:敌人被迫放下武器。-beipo]离别家人,下放到坝上草原的一个小县劳动,在那里画马铃薯,种马铃薯,吃马铃薯。但他从未控诉过那里的生活,他也从不放大自己的苦难。他只是自嘲地写过,他如何从对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达到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他还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这并不是说,汪曾祺先生被苦难所麻木。相反,他深知人性的复杂和世界的艰深。他的不凡在于,和所有这些相比,他更相信并尊重生命那健康的韧性,他更相信爱的力量对世界的意义。我想说,实际上汪曾祺先生的心对世界是整个开放的,因此在故事的小格局里,他有能力呈现心灵的大气象。他曾在一篇散文中记述过他在那个草原小县的一件事:有一天他采到一朵大蘑菇,他把它带回宿舍精心晾干收藏起来。待到年节回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与家人短暂团聚时,他将这朵蘑菇背回了家,并亲手为家人烹制了一份极其鲜美的汤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