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诗眼”——解读诗歌的…
李白真的是“酒中仙”吗…
“诗圣”故居成都杜甫草…
“诗歌:古典与现代”研…
现代唐诗学范式:“诗史…
试析文本阐释视域下的杜…
略论宋代“诗史”说的阐…
试析“诗史”观辨正及宋…
试析蒋琦龄诗歌的“诗史…
试析从“诗不可兼史”到…
最新热门    
 
“诗仙”李白隐居徂徕山真实原因

时间:2011-11-17 11:50:50  来源:不详

开元二十四年,李白36岁时,妻子许氏病故。他便带上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迁往任城(今济宁),投靠一位在任城当县令的远房叔父。半年后,他到徂徕山探路,结识了孔巢父。开元二十八年秋,李白再至徂徕,与孔巢父等人开始隐居。据《旧唐书·文苑传》,李白“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准、裴政、陶沔、张叔明[注: 张叔明 人物简介 [明]号云凤山人,万历(一五七三至一六二o)时人。善草书,诗余画谱中有其所书。 著作 《中国版画史图录》-zhangshuming]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饮,时号竹溪六逸”。竹溪在徂徕山前乳山之下(属岱岳区良庄镇高胡庄),今尚留有李白“独秀峰”题刻。李白与孔巢父等“六逸”隐居徂徕山竹溪,互相唱和,留下不少诗篇。如《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中有“峻节凌远松,同衾卧盘石,斧冰漱寒泉,三子同二展”等句,形象地记录了李白等人在竹溪生活的情趣。

李白隐居徂徕山的真实原因并不是得道升仙,而是有政治追求。把徂徕山作为终南山来隐居了。

李白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说:“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要实现这个理想,一般科举取士是办不到的,这就决定了他必须走以隐逸访道求官的终南捷径,以布衣之身直抵卿相。

唐时知识分子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入仕做官。除去科贡一途,隐居是唐人入仕一个重要门径,是行之偶见奇效的“登龙术”。李白基于各种原因不能参加科举,只能走隐逸求仙一途,斯所谓“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也。李白一生数次隐居,莫不有其政治上之考量。如开元十九年前后的终南之隐,便别具寓意。 

不独太白心态如此,与其同作“竹溪之饮”的其他“饮逸”,也多是汲汲求进的功名之士。如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云:“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出山揖牧伯,长啸轻衣簪。”可见所谓“竹溪六逸”几无一真隐,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亦不在山,而在于廊庙之间的仕进中人。  李白之所以选择徂徕山,多受唐朝封禅泰山的影响。唐代,封禅之仪曾两度举行。一次是在唐高宗[注: 唐高宗,李治(628年—683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为嫡三子,后因其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立为太子。]朝,乾封元年高宗与武后封泰山,禅社首山。一次是在唐玄宗朝,开元十三年玄宗封泰山,禅社首山,礼成后“封泰山神为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两次大典使东岳泰山一时成为举国注目之区。 

特别是王希夷徂徕山隐居的经历给了李白更大的启发。李白入隐徂徕之前不久,此山的一名隐士,便借封禅大典而成功“登龙”,简逢帝知。此公姓王名希夷,《大唐新语》卷十《隐逸》记其事云:“王希夷,徐州人。居兖州徂徕山,刺史卢齐卿就谒,因访以政事。希夷曰:‘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终身行之矣。’玄宗东封,敕州县礼致,时已年九十六。玄宗令张说访其道异,说甚重之。以年老不任职事,乃下诏曰:‘徐州处士王希夷,绝圣去智,抱一居贞,久谢嚣尘,独往林壑。属封峦展礼,侧席旌贤,贲然来思,应兹嘉召。虽纡绮季之迹,已过伏生之年。宜命秩以尊儒,俾全高于上齿。可中散大夫[注: 中散大夫 一、官名,简称中散。王莽时置,或作东汉光武置,掌论议政事,员额三十人。历代沿置。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