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明太祖朱元璋为何嗜杀成…
阅读异化精神失落 “恨…
上海世博会与上大精神的…
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构…
广大和谐的生命精神——…
王一川:电视要担起塑造…
苏东坡的茕独以终老 或…
汉世宗富于创新精神 有…
后人访谈:最好的纪念是…
唐诗赏析与大学生人文精…
最新热门    
 
家乡精神家园荒漠化 为乡村“文化之痛”做点什么

时间:2011-11-24 11:40:04  来源:不详
人图书馆的行动逻辑。4年来,从孤军奋战到数十人的团队,从“中学经济学”到“立人大学”,从第一座图书馆到分布于9个省市的10余座图书馆,从乏人问津到办理有效借书证2000余个、覆盖数万人,李英强们所憧憬的乡村教育“乌托邦[注: 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一说是“ 好”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起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正在现实中日益清晰。普通人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孩子们专心阅读时嘴角浮起的微笑给了最好诠释。

 

  与立人图书馆类似,乡村大地上也生长着“耕读书屋”、“家庭图书室”等一大批公益图书馆;与李英强团队一样,广大农[注: 读音 大农dà nónɡ 注解 1.即大司农。参考百度百科、GG百科、114百科、雅虎百科-danong]村坚守着为孩子们奉献青春的乡村教师、为乡亲们送文化的大学生村官、为一所学校带来生机的支教志愿者,他们都有着“三年之病,须求七年[注: 该词条暂无摘要-qinian]之艾”的耐心,有着“不是天边一朵云,而是落在地上的雨水”的扎实心态。

 

  相对于政府部门推动文化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大手笔”,民间的努力或许波澜不惊,但却同样为农村教育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无尽滋养。更为重要的是,乡村公益图书馆矢志“去国民阅读最薄弱的地方建设”、“让灵魂里本有的种子发芽”,在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这样的理念和行动已经超出了公益范畴,彰显了公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责任,从而激活那些沉睡的社会资本,唤起那些社会力量,一起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

 

  或许,当有人感慨“一种向下的力量开始登场,从而抑制住了原本随着时代而高涨[注: 高涨 拼音: 解释: (物价、运动、情绪等)急剧上升或发展。-gaozhang]的向上的力量”,我们不妨先扪心自问,我究竟为“向上的力量”做过什么,做了多少?

责任编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