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当代中国书院之文化担当…
当代中国书院之文化担当…
艺术需要自信 中国艺术…
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冯其…
学术论坛探讨中国古体诗…
脍炙人口的译作为何少了…
传统中国水墨动画的前世…
加拿大惊现中国铜钱 古…
黄传会完成长篇报告文学…
21世纪中国的文化使命—…
最新热门    
 
当代中国书院之文化担当(2)

时间:2011-11-27 14:25:29  来源:不详
(二)学统之担当  


  中国传统书院之学制,不同于其时之官学,更不同于当代之义务教育。书院之设,为民间自办,以名儒大家为教授,以道统、圣人之学立教,求学者皆慕名向学而求教,皆有问道之心。问道必虚心,师道必尊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道不轻传,必得“诚意正心”而后得之。故书院教育之原则是“有往学,无往教”,非虚心问道之人吾不教也。《易经·蒙卦》卦辞亦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此为中国传统教育之特质,虽“有教无类”,但“教有差等”,因为孔子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老子亦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书院教育实乃开放式精英教育,即敞开大门,任何人皆可入书院问道求学,但非“士志于道”者,则吾我不教也。相对于当代之精英教育所存在之分配不公,与义务普及教育所存在之人才偏废等问题,书院教育则恰当地取其中道,让有志于道之能者得书院之资助成其大器,而让无志于道、无能于学者免占教育资源。故此书院之学统实乃古代之“素质教育”,当代教育可资之典范。

  
  书院之学统,不只在于求学者之虚心问道,因材受教;而且在于师道尊严之标示。书院之学统,绝不只为学生所设,更是为师者所设,而且对为师者要求更严。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之职首在“传道”,即道统之传承问题。道已如上所述,为中华文化之本根,师道则为传此道统而设,师道依此道统而存,“道之不存,师之不存”,此为师道之根本宗旨,为师者必先坐拥此道,先以此道自立,而后方可以之教国人。师者之职次在“授业”,此“业”非今所谓知识也。《易经·系辞上》有言:“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师者所授之业乃是“可大”之业,非一衣一食之眷顾,故为“大业”;而“可大”求于“有功”,“有功”求于“易从”,“易从”求于“简能”,“简能”则为坤道之功。故此“大业”根源于《易》之门户——乾坤之道,根源于“一阴一阳之谓道”,故“授业”实传道于人而使人“得道”,是为“德”,“德者,得也”,得道之谓德,“以德润身”,是为“富有”,故“富有之谓大业”。师者之职再次为“解惑”,解何惑?解问道之惑,解受业之惑,非谋食之惑也。故樊迟问为农为圃之事,孔子告之以“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此衣食之谋,非师者之所虑也。故“传道、授业、解惑”实乃一事也,皆为道之事也。  


  当下之学校教育,皆功利之学,唯金钱事功之所图,世人皆被物化而成生产之机器,人文精神丧失,“上帝死了”,“哲学死了”,“科学死了”,“人(也)死了”。在一片“终结”声中,无人预知人类会走向何方,“盲人骑瞎马”的危险正在向人类袭来。而当代之书院,于此传统书院之学统还能有所担当吗?  

   
  (三)生命之担当  
   

  按传统书院之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