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任继昉:青年毛泽东的国…
青年毛泽东的国学观:应…
白先勇:没有青年观众 …
千年中国皮影 今日世界…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青…
首届海峡两岸青年文学会…
网络文化背景下当代青年…
“中国典籍与文化:古委…
10月21日 爱国华侨陈嘉…
10月20日 《中国青年》…
最新热门    
 
今日青年,是否需要掌握繁体字?

时间:2011-12-22 12:09:38  来源:不详
建议在小学校中可以选读繁体字,让两种文字平行使用。经过更长的一段时间,考验出孰优孰劣,再作定论。对这个建议还希望文字专家做一番研究,列陈利弊得失,作更周到的思考。

  来源:《南方周末》

  ●反对方

  “小学选读繁体字”值得商榷

  作者:李清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近日发表一篇题为《建议在小学选读繁体字》的文章。茅先生认为,由于新一代青年人不识繁体字,阅读古文献很困难,从而使得我国“伟大的古文化和广大人们相隔离”。除此之外,茅先生还认为,繁体字和简化字并存,会妨碍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等等。为此,茅先生建议,在小学选读繁体字,让两种文字“平行使用”,并用一定的时间来考察两种文字的优劣,再作出(推行何种文字的)定论(3月11日的《南方周末》)。

  繁体字也不意味着等同于传统文化。在仍使用繁体字的香港和台湾,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的生活方式正日渐“西方化”。而大陆青少年接触港台的电脑游戏、流行歌曲等现代时尚元素,入目的也多是繁体字。不少每日使用简化字的人,照样深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果分别用简化字和用繁体字来阅读同一篇古文、同一首唐诗[注: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作品的文化意蕴对读者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而传统文化通过电影、电视等多种方式植根民间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当中,但不一定要借助繁体字作为媒介。

  茅先生认为,新一代青年人不识繁体字,阅读古文献很困难。事实上,即使认识繁体字,阅读古文献未尝就容易。古文献多用文言语法写就,涉及的事物和观点与当代社会差异极大。古代的文人阅读前朝文章都要通过注释,遑论今天的一般大众?茅先生担心大陆将来或许只有专门研究古文化的人才懂得“繁体字所记载的文化”。其实,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代文献浩如烟海,对于很多艰深的学问,有专业人员去研究也就足够了。

  至于说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障碍的情况,实际上阻碍两岸文化交流的因素有很多,不仅仅是由于所用文字繁简不同的缘故。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