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清华国学院推出德育读本…
人教社推出《小学语文·…
钱文忠:国学热不能成虚…
任继昉:青年毛泽东的国…
青年毛泽东的国学观:应…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功…
国学趣谈:人不可貌相说…
84岁国学大家唯一传记出…
辞赋作家范志礼:“中华…
李学勤:国学的主流是儒…
最新热门    
 
国学漫谈:孔子论“志”

时间:2011-12-31 10:24:08  来源:不详
善的意志;朱熹所言的道德意志是体用性情及其所发,是为善的意志;王阳明所说的道德意志是“良知”及其所发,是为善去恶的意志。即使在主张人性恶的荀子那里,道德意志也是一种除恶、排恶的意志,实质上也是一种求善的意志,只不过与孟子性善论殊途同归而已。

 

    孔子强调道德意志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意志是人独特的能力,是个体成德[注: 人物简介 成德[清](一六五四―一六八五)后改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姓纳兰,满洲正黄旗人。 生平经历 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进士,官侍卫。]的关键。任何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凭借自身的积极努力,持之以恒,就能实现“仁”的目标。

 

    具体而言,孔子认为道德意志功用有三:一是在行为动机发动阶段,具有强化、纯洁道德动机的作用。“苟志于仁,无恶也”《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同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个体通过意志努力,过滤、剔除一些不合理、不规范、不道德的动机,整合、优化道德的动机,使道德主体保持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做到目标始终如一,推动道德行[注: 师言:“德是下功夫,是有志于道;德在心里而行诸于外的就称为“ 德相 ”,譬如走路、行仪……都可表现出一个人的“德相”来。]为活动的发生。二是在行为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过程中,作出合乎道德规范要求的决断。如“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论语·子张》)、“君子谋道不谋[注: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三千景附,八百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注: 卫灵公,即姬元,为春秋诸侯国卫国君主之一,他为卫襄公儿子,承袭卫襄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期间为前534年-前493年(在位42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在道德生活中,危与命、得与义、道与食、道与贫,乃至生与死是个体时常遭遇的二难冲突,意志使主体作出符合道义的选择。三是排除内外障碍、克服困难,执行道德意志活动,实现道德目的。“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指的就是君子须有坚持不懈之精神,即使在身心劳顿和危难困厄情势下也不改其志,持志如一,无稍间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