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官网显示:拍品“汉代玉凳”全称为“汉代青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坐凳(两件)”。2011年1月9日,该拍品以2.2亿元成交,创下新的玉器拍卖纪录。然而,不少网民却直指该拍品“造假不专业”。“醉眼梨花满路”等网民说:“汉代古人是席地而坐的,当时还没有发明凳子。”还有网民分析,这可能是拍卖公司伙同委托人(卖家)、买受人(买家)联手做的局。“天价拍品就是鱼饵,抵押后从银行套现。”
新华社“中国网事”就此事采访获悉,所谓“汉代玉凳”的真假依旧是谜,但拍卖方承认该玉器并未最终成交。
疑点1
“汉代玉凳”是否为赝品?
“中嘉拍卖”高级顾问朱明讲述了拍品鉴定过程:该拍品在河北[注: 河北省-河北省简称冀,位于北京、天津两市的外围,自古即是京畿要地。河北是中国的文物大省,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处,名列全国首位,]征集到后,请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南泉老先生进行实物上手目鉴,认定此拍品为“汉代”。
周南泉的鉴定证书显示:“名称:玉梳妆台与椅”“年代:汉”“质地:玉质”“专家鉴评:质晶莹温润,有古雅的沁色和包浆……有重要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然而,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会长张宁认为:“汉代时人们是席地而坐,这种凳子要到宋朝才有。”还有专家表示,从图片上看,它属于“高坐器具”,不符合汉代的礼制和贵族文化特点,也不符合当时的服饰要求,可能是仿清代[注: 清朝-清朝(公元1636年~1912年,一说1616年建立,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家具。
对此,“中嘉拍卖”副总经理黄建军解释,这件拍品的主件是梳妆台,坐凳仅为附件,梳妆台是陈设器而非实用器。“用‘汉代人席地而坐’来判定当时绝没有凳子,下此结论为时过早。”
疑点2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