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数最多的墓葬
舟楫渔猎 栽培驯养
为了更好地研究北阡先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当时的自然环境,多种自然科学[注: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也介入其中,如环境学、生物学、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分析,对于揭示先民生活产生了极为有利的效果。
王芬介绍道:“在2007年对北阡遗址进行第一次考古时,我们从采集来的土样中得到了很多重要收获,如在大汶口文化的土样中发现了粟和黍等旱作农作物;在周代的土样中发现了大量的碳化小麦,并且出现率非常高,100个土样里95个都有,显示出周代小麦种植已经比较普遍。之后几年,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土样采集工作,共收集标本几千计,这些标本用卡车多批次运至即墨市博物馆进行水选工作。”
从动物遗存的分析来看,发现数量最多的应属软体动物,这充分体现出沿海聚落的特色之处。王芬介绍,“通过对来自7个墓葬的20个个体人骨稳定同位素考察,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北阡居民的食物来源约44.1%来自海中的贝类和鱼类,34.1%来自黍和粟,21.8%来自陆生动物。”这组数据充分说明北阡先民对海洋资源的利用程度之高。大汶口时期家养动物中猪的数量最多,家猪占哺乳动物的80%左右,其中,大于1岁的猪占据绝大多数,可见大部分猪能够留待成年以后进行宰杀。综合来说,这一时期,北阡先民主要通过渔猎、采集贝类和饲养家猪来获取肉食。
目前,考古专家对于北阡大汶口文化聚落的生业经济有了初步的认识,当时已经发展了农业经济,但农业在生业经济中可能居于[注: 居于 拼音: 解释: 处在(某个地位):~领导地位 ㄧ该省粮食产量~全国之首。-juyu]次要地位,狩猎采集应是更重要的生计手段。分布密集、打破关系复杂的柱坑、柱洞等房屋遗迹,反映了持续居住[注: 北史·杨椿传》:“吾今日不为贫贱,然居住舍宅,不作壮丽华饰者,正虑汝等后世不贤,不能保守之,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