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大部分导师认为:我国博…
戊戌变法后的康有为:1…
七成网友认为:相亲类节…
十大“装”行为:小资精…
青歌赛评委蒋大为:唱歌…
徐德亮:邀侯耀华为书写…
中日发表共同历史研究报…
华为艰难拿下印度BSNL2…
最新热门    
 
户华为:我们该如何找回“年味”

时间:2012-2-10 11:40:04  来源:不详
“年味”印象和感觉的,或许更多在于我们对年的文化内涵缺乏准确的领会、对于节日礼俗误解乱用、参与度不够等主体性因素。当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节庆与日常的区别越来越小,年节的独特和神圣亦逐渐淡化。节日生活的主题往往被浓缩为吃吃喝喝、打牌搓麻;亲友之间的新年问候和人情往来体现为汇款、电话和雷同乏味的“鸡肋短信”以及名烟名酒的交换;庙会成了没有“会”的纯粹商业卖场,传递祝福与心意的压岁钱成了关乎人情债和面子的“红包劫”……无不是因为我们忽略了春节的应有主题,舍本逐末地夸大了那些实际的物质内容。与此同时,贴窗花、舞龙灯、走亲戚、赶庙会等蕴涵在传统春节文[注: 节文 拼音: 解释: 1.谓制定礼仪?o使行之有度。 2.礼节;仪式。 3.减省文字。-jiewen]化符号中的风俗、仪式、行为,无不贵在参与之乐,而现代生活的便捷服务全面剥夺了动手的快乐和参与的体验。年文化应有的祝福的温情和狂欢的激情,在看似繁华与喧闹的背后被过度物化、稀释,我们与春节的心灵距离,也在不经[注: 不经 拼音: 解释: 1.不合常法。 2.谓不见于经典,没有根据。 3.谓近乎荒诞,不合常理。 4.不禁;禁受不起。-bujing]意间疏远。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春节等传统节日仍将继续发生变化,这其实并不值得忧虑。即便在漫长的传统社会,年节的内涵和欢庆方式也并非一成不变,但这些都没有也不会影响“年”成为我们血液中蕴涵的基因。要真正找到过年的感觉,则需要多一分情感、一分投入和全心参与。全面了解年文化的真意,真心融入丰富的文化活动,只要有足够的载体和形式安放我们对节日的情感,享受喜庆、祥和、温情,年就会过得有氛围,有滋味。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