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关于“孝”与“无后”的…
2月6日 刑场上的婚礼举…
关于中国龙的历史遗留问…
(美)艾兰:关于中国早…
浅谈关于李昌龄注《太上…
浅论关于瑶族史诗中所表…
关于三代“天桥八大怪”…
关于三代“天桥八大怪”…
关于三代“天桥八大怪”…
关于三代“天桥八大怪”…
最新热门    
 
关于“孝”与“无后”的辨析(2)

时间:2012-2-23 9:31:23  来源:不详
虽然孟子极力美化舜,认为舜是“大孝”。但是令人费解的是,恰恰是以“孝顺”为典范的舜却做出了“不告而娶”的严重的“不顺”之事。于是面对人们对舜的发难,孟子便一改他讲过的“五不孝”的主张,提出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概念,即舜的“不告而娶”是为了防止“无后”。因此,舜的完美形象便得到了孟子的“合理”维护。 
  从整体上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使儒家思想[注: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但并非指宗教,或以其为宗教而称之为儒教。儒家思想奉孔子为宗师,所以又有称为孔子学说,]中的“孝”的内容变得匮乏了,“无后”不再是一个可以被忽视的因素了。随着孟子的地位被提高到仅次于[注: 【词语】:仅次于 【注音】:jǐn cì yú 【释义】:1.紧跟着或紧靠着(如空间、时间或重要性)。2.级别低于,顺序在后。]孔子的“亚圣”,人们便不再怀疑孟子的思想,而是无条件地接受了孟子对“孝”的修正,导致了“无后为大”的合法化。 
  客观而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强化了男权社会和等级制度。在男权社会中,“无后”显然是针对男子而言的。“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贺,产女杀之”(《韩非子·六反》)。自此后溺弃女婴和歧视女孩的现象不绝与于中国历史[注: 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它的发达的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同时代世界最高的文明。但是当西方某些地区跨入资本主义,特别是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之后,中国越来越落后了。]。对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而言,家庭的传承、延续都要靠家庭中的男子。如果一个家庭没有男性子嗣,那不仅意味着可能无人养老送终,还意味着代代相传的血脉到此终结,当事者的罪过可就大到对不起列祖列宗了。随着“无后为大”进入儒家经典之中,自然而然便潜移默化地进入人们的思维和风俗中。在后来“孝”的概念中开始出现了偏移的现象:虽然人们还讲孝敬、孝顺,但是现实中人们还是更多地把主要精力防在含辛茹苦地生养子孙上。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小皇帝”常让家长与子女的位置颠倒,令人哭笑不得。虽然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论语·学而》),但那还是对已逝的父母讲的,认为通过孝敬和家族祭祀就会使家风敦厚源远流长。但是如果人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有“后”或无“后”上,那么还会出现“民德归厚”吗? 
  本文在前面分析了孔子的孝敬与孟子的孝顺之区别,其中孝治派主张以治为至高无上的根本,当从父之孝与从义发生矛盾冲突时,以从义为首位。近几十年来,国家出于人口与发展的考虑,倡导计划生育和生男生女都一样,此为当前及今后需要坚持的大政方针,是“义”。当代表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义”与孟子修正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所谓的孝发生矛盾冲突时,应该以孝治派的主张为本,采取从义不从“孝”的立场,从大局出发搞好计划生育。 
  凭心而论,儒学在当今社会还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儒学中关于“孝”的思想还是有相当多的精华需要我们认真吸收传承的。但是我们应该在研究探讨儒家学说[注: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在汉武帝当政之前,只是各种学说中的一种,而且不为官方所看重。笔者不是胡说,请看史书所记:[汉书.武帝纪]建元元年冬十月,]之源的基础上,仔细地辨析那些与儒家学说本源不同的东西。如对孟子关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类的修正后的一己学说,应该正本清源。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