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探索中国文明的根基——…
方朝晖:越走越窄的中国…
储朝晖:今天,我们为何…
方朝晖:国学是安身立命…
姜朝晖:学历“查三代”…
方朝晖:关于东西方思维…
汪晖:沉默到何时?
最新热门    
 
孙皓晖:非秦,是中国文明的悲剧

时间:2012-3-28 12:19:09  来源:不详
:你觉得历史上对秦朝的评价总体上是不公的?

孙皓晖:历朝历代想客观地看待秦,为秦说几句好话的人也有,但都被“暴秦论”的主流所淹没。后世客观评价秦的人就越来越少了。近代以来,对秦的态度虽然有所改观,但都不是震荡性的,没有形成普遍的共识。“文革”期间,曾经对秦帝国对法家作出了正面的肯定,几乎在当时来说是达成了全社会的共识,但是因为它是革命化的、阶级斗争化的、政治化的简单方式,后来这些观念也就被否定了。很多知识分子回到了传统的非秦道路上去了。对秦的彻底否定是中国文明的一个悲剧,现在我们对秦还刚刚重新审视,对秦形成局部肯定,但在整体上,还远未形成共识。

写作 用现代人能听懂的语言

新京报:《大秦帝国》采用了小说叙事,《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原本是一部大型文献纪录片的解说文字,都是很生动,饱含感情的,与我们以前看到的对于历史的书写都不太一样。

孙皓晖:我之所以要选择这样一种方式,是因为我们国家,尤其从明清两代开始形成了一股考据风,把历史学著作都写成了艰深的考据著作,对社会起的作用极小,只在圈子里流传。但现在真的要影响民众思想,或者说思想要走入民众,我们必须要以表达自己的思想为基本方面,当然我也引证了大量的史料,但史料不是以注释的方式出现,没有排列大量的参考书目,这样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就很容易阅读。其实我的这种书写方式,对于学者来说是更大的挑战,要把史料完整的消化在自己的思想里,然后又要把消化以后的东西重新制作成自己的思想,交给社会和读者去检验。

新京报:这种消化的过程是不是很具挑战?

孙皓晖:这种消化的过程是很难完成的,这样的方式应该是对治学,对文明史研究的真正挑战。如果写成传统的学院派那种报职称的文章,实在太容易了,那种都是八股和教条的方式,原封不动的引证一段史料,之后加一写评述,其实真正的思想是并没有多少的。《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最主要的写作方式,就是一面呈现历史,一面解析历史。而对于历史的叙述,是用现代人听得懂的语言来说话。可能和传统的学院派文章有所不同,但我相信读者读后,对于其中的学术含量、思想含量,自会有所评估。

新京报:你觉得在现在社会的背景下谈原生文明的意义何在?

孙皓晖:我在书中讨论两大时代不同的意义在于我们继承中国文明遗产要寻求那些良性的、美好的东西。用一种形象的说法就是我们的目光要越过两千年,直接和我们的原生文明对接。如同西方的文艺复兴[注: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