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任国征:钱穆如何看待科…
“死无葬身之地”已不是…
当杜甫成为“微博红人”…
涂鸦聊作只是轻薄无聊 …
慎终追远并非泥古不化 …
爱钱只是虚荣作祟 南宋…
别上洋人的当! 清朝四库…
“非遗”品牌如何维权
传记文学如何追求历史的…
民国年间如何报火警?击…
最新热门    
 
叫我如何去信任(1)

时间:2012-4-6 9:58:43  来源:不详

对人类社会而言,信任就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如果没有最起码的信任,我们的生活就可能寸步难行。当你买菜时,卖菜的小贩绝不敢把菜先递给你,你恐怕也无法证明扔到钱匣子里的钱就是你的;当你跌倒时,也没人敢扶你起来,因为别人不能确定你是否会讹上他。而信任能够为人们交往中的这种不确定性提供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预期,成为整个人类社会的黏合剂。然而,信任又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一个理性的人在决定信任他人之前,必须权衡潜在的受益与损失孰轻孰重、考量对方失信的可能性有多大。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社会关系日益多元,人际交往中的坑蒙拐骗、市场上的假冒伪劣等现象,使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面临巨大的挑战,信任问题也变得日益重要和复杂。如何建立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信任机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国传统社会的信任机制:因熟悉而信任

——我国传统社会是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乡土社会,人们因熟悉而信任,这是一种“直接信任”、“人格化信任”。

我国传统社会主要由村庄组成,数十人至数百人构成的村庄成为村民们长期聚居繁衍的生产生活舞台。对于这种传统社会,社会学家费孝通称[注: 通称 拼音: 解释: 1.通常的称呼。 2.一般的说法。-tongcheng]之为乡土社会。在乡土社会,人们被束缚在土地上,地方性的限制所导致的“熟悉”成为乡土社会的重要特征。他指出,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人们的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不同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换言之,这是一个“熟人社会”,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费孝通指出,在乡土社会,人们因熟悉而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由于乡土社会持久的互赖关系与密切的内部联系,人们一次不守信所带来的收益远小于他失去信任所造成的损失,他甚至可能无颜再在村里立足。可以说,在“熟人社会”,因为大家彼此[注: 介绍 彼此 :bǐ cǐ 意义 ①那个和这个;双方:不分~ㄧ~互助。②客套话,表示大家一样(常叠用做答话):‘您辛苦啦!’‘~~!’。]熟悉,自然而然产生信用及规矩,很少有谁会或敢于破坏这种信用和规矩,否则他会受到大家即熟人们强有力的惩罚。“熟人社会”中的人们便是以这种方式体验着信任关系,生产和再生产着这种包含了强烈感情色彩的信任机制。由于这种信任机制因熟悉直接、自发产生,所以被学者们称为“直接信任”或“人格化信任”。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