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周国平:传承高贵——《…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艺术…
委员王立平:文化不能嫌…
吴永平:许广平为巴金打…
周国平:幸福需有强大精…
杨坚平:潮州木雕的“学…
马致平:传统书店亟待转…
徐雁平:《翁心存日记》…
葛水平:喜欢那些和时间…
对话·聚焦教育公平:为…
最新热门    
 
姚孝平:保护方言,可以借助民间力量

时间:2012-4-13 9:13:28  来源:不详

最近,浙江省海宁市档案馆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广泛征集正宗硖石(海宁市区所在地)土话“发音人”。这项被形象地称为“记录逐渐消失的声音”工程,目前已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入选“发音人”的条件相当苛刻:70周岁以上;在海宁硖石土生土长,能说地道的方言,家庭语言环境单纯(父母、配偶均是本地人);未在外地长期居住[注: 北史·杨椿传》:“吾今日不为贫贱,然居住舍宅,不作壮丽华饰者,正虑汝等后世不贤,不能保守之,将为势家所夺。”《说唐》第一回:“觅了所房子,与 莫氏 一同居住。]或工作;认字,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门牙,身体健康,音色较好。

 

    当下,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不会说自己当地的方言了。方言逐渐淡出人们的话语系统,是一种文化心理上的断裂。这有认识上的误区,也有现实原因。国家鼓励学习和推广普通话,并不等于要取消方言、限制说方言。一些人认识不到方言对一个人文化心理形成和对乡土认可度上的重要隐性作用,认识不到方言是一个人文化脐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觉得方言“老土”,只有说普通话才是潮流,才不让人觉得是“乡巴佬”。另外,随着人口流动加速,人们使用普通话的几率大为增加,同时随着时代发展和生活条件改善,不少年轻人很小走出了家乡,和家乡联系减少,许多长辈曾广泛使用的方言在后辈身上逐渐消失,年轻人学说方言的环境日益恶化。

 

    事实上,方言有其独特魅力,具有无法用书面语言表达的美感,有的方言土语还是一地生产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总结,具有文献般的价值,对于了解一地的民俗传统相当重要。方言是一地文化的活化石,更能表达当地人与当地人间的情感,它的日渐失宠令人担忧,我们无法想象自己听不懂家乡的语言是怎样的一种尴尬和悲哀。

 

    浙江地方方言以吴方言为代表,是中国境内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