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周国平:传承高贵——《…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艺术…
委员王立平:文化不能嫌…
吴永平:许广平为巴金打…
周国平:幸福需有强大精…
杨坚平:潮州木雕的“学…
马致平:传统书店亟待转…
徐雁平:《翁心存日记》…
葛水平:喜欢那些和时间…
对话·聚焦教育公平:为…
最新热门    
 
姚孝平:保护方言,可以借助民间力量

时间:2012-4-13 9:13:28  来源:不详
形成年代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注: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时期,目前分布于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注: 福建省-福建省(简称闽)是中国的一个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介于北纬23°33′~28°19′,东经115°50′~120°40′。]等地,使用人口约8000万。近20年来,由于普通话的推广和使用,吴方言的造词能力严重衰退,各地吴方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懒音”现象。从目前来看,吴方言很有可能会是中国主要方言中最早消失的一个。浙江海宁市所在地正处于吴方言区,海宁市档案馆有感于此,出于保护地方文化的文化觉醒,召集一定数量符合要求的硖石话发音人,组织这些老人讨论日常生活的每个常用词组、短句,然后进录音棚把这些宝贵的声音录制下来,制成语音词典,保存起来,这是一项很有意义又十分紧迫的文化工程。其实,这几年,许多文化学者一直在感叹方言的消失,但是没有看到补救的积极措施,十分遗憾。海宁市召集正宗方言发音人制成语音词典的实践表明,保护方言并非想象得那么困难,关键在于愿不愿意行动起来,愿不愿意花时间费精力去做这件没有任何经济收益的麻烦事。

 

    海宁市的实践也告诉我们,其实保护方言并非要依靠政府的出手和资金的投入,政府只要做好引导促成工作就行,完全可以由相关文化单位和民间文艺组织牵头,发动民间热心人士参与。比如收集当地不同地方的方言童谣、谜语、绕口令、俏皮话,编写方言教材书籍,开办方言沙龙,还可以请精通当地方言的人在学校开设方言课程,形成学习保护方言的社会氛围。方言是扎根民间的活化石,也只有在民间才能获得生命,或许一个个居于[注: 居于 拼音: 解释: 处在(某个地位):~领导地位 ㄧ该省粮食产量~全国之首。-juyu]深巷的普通老人就是保护方言的最佳行动者。笔者相信,只要发动民间力量,激发民间文化热情,不搞运动任务式,而是让真正热爱这份工作熟悉方言土语的人参[注: 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与,方言这份地方文化遗产[注: 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简称《世界遗产公约》),]一定能得到各种形式的保存和发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