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袁济喜:从《乐斋词》品…
论语随喜: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随喜:可谓好学
最新热门    
 
袁济喜:单一美学研究必将走向文化学——评《审美文化学导论》

时间:2012-5-21 12:21:56  来源:不详
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注: 词语释义 (1).包含美质。《易·坤》:“六三,含章可贞。” 孔颖达 疏:“章,美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含章素质,冰絜渊清。],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注: 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作者刘勰开宗明义即提出文学的存在依据,并不在于我们今天所谓的“文学性”之中,而是在于人文性之中,而这种人文性来源于广袤的天地万物的化育之中,是在天文、地文与人文的配合中,形成了文学精神。这种将审美与文化相结合的方法与思路,不正说明了审美文化学契合中国美学与文艺的特质吗?《文心雕龙》还有一篇《情采》也提出:“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性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刘勰认为,作为审美表现的文章,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从属于整个自然与人类的文化形态之中,这是神理之数即自然之道的表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从中国传统的审美与文艺发展的形态中,我们可以发现审美文化学的建构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的,而不是人为地建构一个学科体系。如果没有丰厚的学术根基,任何学术创新只能是空中楼阁。近年来,这种昙花一现的学科“创新”不乏其有。它也反证真正的学科创新与学术研究,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与立场。

 

    本书的四编有着内在理路,第一编为“审美文化含义研究”,从审美文化学的概念辨析开始,接着是第二编“审美文化范畴研究”,然后是第三编“审美文化关系研究”,再到第四编“审美文化问题研究”。在这个体系之中,既有概念的辨析,又有个案的剖析,贯穿着内在的逻辑性。特别是第三编审美文化关系研究中相关问题的研究,从道德、宗教、政治、经济、科技诸方面的关系去谈它们与审美文化的关系,不回避[注: 回避通常指司法人员对与本人有特定关系的案件避不承担办理该案的任务,目的是防止徇私舞弊或发生偏见,以利于诉讼的正常进行和对案件的公平、正确处理,也有利于司法人员避开嫌疑。]一些敏感的话题。比如对于宗教与审美关系的探讨,书中卓有见识地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作者从人类古老的历史文化活动中与宗教的天然关系中,引证了大量的文化人类学资料说明宗教之于人类的作用,分析了宗教的起源以及对于人类的影响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