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完颜平:多创作作品 少…
李德山:论渤海王国的诗…
姚孝平:保护方言,可以…
周国平:传承高贵——《…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艺术…
委员王立平:文化不能嫌…
吴永平:许广平为巴金打…
纪录片《王国维》:如诗…
周国平:幸福需有强大精…
杨坚平:潮州木雕的“学…
最新热门    
 
王国平:学术研讨要多听基层的声音

时间:2012-5-29 12:07:45  来源:不详

5月28日媒体报道,安徽作家许辉、苗秀侠的长篇小说《农民工》研讨会在京召开。与同类型的其他研讨会不同,这次主办方邀请了农民工代表王金球、孙赛华与会。他们分别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注: 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 片名 《经历》The Experience/Tajrobeh (1973) 伊朗电影,35毫米,黑白,60分钟。],表达了阅读这部作品的感受:“写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我和小说中人物[注: 何永安[香港富商]-何永安,男,香港富商,前亚姐曹央云丈夫。拥有多间上市公司的富商何永安,高峰期身家曾达3亿美元,后来经营不善负债累累致身家缩水。]的年纪差不多,也经历了打工的辛酸”……因为与作品有着天然的联系,对书写自己的作品投入了情感乃至生命的感悟,谈到动情处,两人都难抑内心的激动。王金球、孙赛华的发言并不流畅,表述也欠精准,但朴实之中蕴含真挚的力量,因此,他们的每一次发言,评论家们都侧耳倾听。

 

    这次研讨会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组织文艺研讨、学术会议时,如果关涉到某些特定的人群,特别是关涉到“草根”群体,就应该邀请他们的代表来到现场,发表看法,阐述体会,与理论家、评论家良性互动、平等交流。这样的设置不仅可以给会议吹来一股清新之风,而且可以提升会议的质量与价值。

 

    在公众印象里,所谓的“研讨会”、“座谈会”、“高峰论坛”、“高端对话”,是专家、学者高谈阔论的所在。即便他们谈论的内容与某个特定的人群紧密相关,但多数会议现场都与这一人群毫无瓜葛。见不着他们的身影,听不到他们的声音,“相关”可能一下子就滑向了“无关”,会议有效性自然大打折扣。专家、学者无论在阐述观点时如何条分缕析,如果不能与利益相关者有效互动,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