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毛佩琦眼中的中庸之道(…
毛佩琦眼中的中庸之道(…
毛佩琦眼中的中庸之道(…
毛佩琦:历史解读需底线…
毛佩琦:历史解读需底线…
毛佩琦:历史解读需底线…
毛佩琦:国家呼唤书生
最新热门    
 
毛佩琦眼中的中庸之道(2)

时间:2012-6-5 12:19:35  来源:不详

中庸不是“老好人”

如果这个人总是不得罪人,不左不右,不偏不倚,就一个老好人,他就是一个君子了?错!掌握了中庸之人,绝不是那种老好人,老好人绝不是中庸之人。

“中”是什么?“中”不是逃避矛盾,不是拒绝表态,不是不偏不倚,不是做好好先生。比如说,一个人在单位里工作,在社会上生活,大家都说他是“好好先生”。碰上两个人发生冲突了,他不表示意见,既不支持左方,也不支持右方,谁都不得罪。其实,好好先生表面上谁都没得罪,结果是双方都得罪了。他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采取了一种貌似不偏不倚,实际上是毫无原则的做法。一方是正确的甲方,一方是错误的乙方,你好好先生,你既不支持正确,又不支持错误。最后,甲方说你不是好人,乙方也说你不是好人。这是“中”吗?不是,违背了“中道”。

孔子[注: 孔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说的“中庸”, “中”是原则。治理天下要执“中”,抓住这个“中”是最关键的,最正确的。比方两个人发生争论的时候,甲方是正确的,乙方是错误的,你应该坚决支持正确一方,这就是掌握了“中”。是非判明后,正确的人认为你是一个主持公道的人,错误的人也会心悦诚服。这样,你才会得到两方面的支持,事情才能得到顺利的解决。这样做,才是“中”。而好好先生并不是“中”,他是无原则的。

过去,有人长期把“中庸”变成了好好先生。在是非面前和稀泥、不偏不倚的做法,是相当错误的,违背了“中”的原则,这不是“中庸”。所以“中”就是正确的,坚持正确辨明是非的便是“中”。所以,一事当前,君子一定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不做“好好先生”。表达的态度要中节。中节就是正理,就是道理之正。

“中”实际上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什么人才能做到所有事情“中节”?一方面,君子你所做的事情要符合原则,另一方面,只有你符合了原则,你才是君子。所以,《中庸》这本书当中就提出了一个理念,“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你是君子,你做事一定是中庸的;你是小人,你一定是不同的,就是反中庸。君子坚持原则;小人不坚持原则。

做到了中庸,人与人就“和”,社会也就会“和”。孔子说,“君子之[注: 名称 子之 具体介绍子之(?-前314) 战国时燕王哙相。办事果断,擅刑名之术。燕王哙晚年,不理朝政,把王位让给他,凡傣禄三百石以上的宫员,由他另行委派;国事无大小,由他专决。]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