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北大教授陈晓明:为人民…
良母文明:促成人类文明…
在古诗词中触摸清明:意…
李启明:有感于鲁迅“不…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春…
谢晓明:回眸2011汉语研…
汪纪明:学科史视野中的…
陆俭明:大学问家给大众…
清明:祭祀与踏青偕行,…
宋志明:温国学 说诚信
最新热门    
 
周思明:电视节目如何让观众满意

时间:2012-6-16 12:16:53  来源:不详

电视节目如何让观众满意

一天疲惫下来,打开电视意欲消乏解闷,却很难在某个频道“驻扎”消停下来,许多节目都是一个面孔:同名的电视剧,同样内容的“相亲”,同质不同名的“选秀”,半斤八两的奇闻轶事……如此这般的同质化电视节目,借用一句流行语:“叫我如何能爱它”?

当下的电视节目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我看主要是电视制作受制于狭窄的思维模式,主体意识浓重,灌输意识太强,匮乏原创精神,片面强调“好看”,以为只要荧屏画面“好看”、“热闹”,便能吸引观众眼球,其实大谬。殊不知,倘使电视制作人对观众的收视心理研究不透,了解不够,不知道各个层次、各种群体观众想要什么,只是仰仗了“模仿秀”,跟在国外节目后面鹦鹉学舌、邯郸学步,那就难以走出别人的阴影,也势必很快被处于信息极为透明、审美胃口越来越“刁”的观众识破马脚,从而遭受“换台”的“礼遇”!我以为,电视节目要抓住观众,不能只是盯住他们的眼球,必须抓住他们的心灵,只有抓住电视观众的心灵,才能赢得他们的“共鸣”!换言之,“好看”只是其“表”,“共鸣”才是其“质”。我们应当透过现象抓本质,这才是影响电视节目制作效果的“牛鼻子”啊。

电视制作人心理学的功课做得还不到家,对诸如 “感知”、“理解”、“想象”、“情感”等理念尚未吃透,没有做足功夫去详尽分析不同声画组合对电视观众所形成的不同收视感受,从而用定性定量的科学方法研究电视节目如何吸引观众,如何让观众更好地理[注: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解和接受,以此来满足观众,服务观众,引导观众,提升观众。许多电视台满足于做尾巴,一味媚俗从众,热衷制造噱头炒作。如今,看电视已经成为亿万群众的第一文化消费活动。我有个感觉,就是看电视千万不能认真,你认真,电视却不认真,它们在荧屏里“戏说”、“嬉闹”。如果你不认真,也许一不小心也能“误打误撞”上一档可圈可点的节目。但整体上看,入眼的电视节目鲜有创新,无非是你学我,我学他,中国学外国,地方“秀”中央。这反映了某种浮躁与浅薄。克服这一弊端不易,它需要有一批充满智慧、创造力和极高美学基础的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当下的情形是,“我播你看,我说你听”,电视台不能准确地把握观众想看什么,不想看什么,想什么时间看等诸如此类的心理需求,节目的传播效果可想而知,观众的满意度可想而知。

一个无法回避[注: 回避通常指司法人员对与本人有特定关系的案件避不承担办理该案的任务,目的是防止徇私舞弊或发生偏见,以利于诉讼的正常进行和对案件的公平、正确处理,也有利于司法人员避开嫌疑。]的问题是:众多电视节目的相互模仿所带来的同质化问题使得观众对于电视产生了一种若即若离的恐惧感。大量的模仿秀、选美、超级男女、男女速配、情感故事、人生传奇等节目的相互雷同,成为愚弄观众的“精神鸦片”,在此情势下,观众与传播者的心理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只有摒弃传统观念、打破窠臼,推出原创,才能做出好的节目,更好地面对市场竞争和广大观众。尤其是,在当下中国的电视市场,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湖南[注: 湖南省-湖南省位于中国南部,长江中游,因大部分地区在洞庭湖之南,故称湖南.-hunans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