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长春发现青铜时期石棺墓群 先民身高约1.6米 |
 |
时间:2012-7-3 12:11:44 来源:不详
|
|
|
■双阳发现2500年以前的青铜时期石棺墓群
■两座墓葬中,一座呈著名的西团山文化类型特点,另一座尚未发掘,神秘犹存
■双阳发现2500年以前的青铜时期石棺墓群
■两座墓葬中,一座呈著名的西团山文化类型特点,另一座尚未发掘,神秘犹存
7月1日,记者在长春市双阳区山河街道羊圈村一处向阳缓坡地带上看到两座距今2500年以上的青铜时期墓葬,这是长春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长春市双阳区文物管理所对羊圈顶子墓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的最新成果。
【一】
石棺揭秘:
绝非大石雕凿就
棺由板石对砌成
由于长期水土流失和人为取土等原因,今年6月份,羊圈顶子墓群部分石棺墓暴露出来。为了防止石棺墓遭到进一步破坏,长春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长春市双阳区文物管理所对羊圈顶子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羊圈顶子墓群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一处古墓群,位于双阳区山河街道羊圈村西北,南侧为亚泰水泥厂,墓群所处向阳缓坡,地表可采集到素面夹砂红褐色陶器残片。通过地表采集的遗物判断,该墓群为一处具有西团山文化类型特点的青铜时期墓群。
目前,发掘工作依然在进行中,截至记者发稿时,共发掘清理两座石棺墓。两座石棺墓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现场发掘情况可以看出,石棺墓规模较小,墓主人也较现代人身材矮小。
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两座石棺均为板石对砌墓,残存长度1米左右,宽度在60厘米左右。一座墓穴已经将墓上盖顶石取走,目前正在清理墓葬内填土,墓主人骨架已经完全暴露。另一座墓穴的表面则由几块石头(老百姓所说的“棺材板子”)覆盖住,这些石头最长不过五六十厘米,最宽不过三四十厘米。这与人们脑海中的石棺是用几块大石头分别作为底部、立面和棺板是完全不一样的。
记者询问长春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王义学,这两座墓穴为什么横面很局促,长度也很有限。王义学副所长回答,这是由青铜时期先人们下葬的方式和生存能力决定的。
王义学解释说,就青铜时期墓葬而言,早期盛行板石对砌墓, 中期盛行块石垒砌墓, 晚期开始出现土圹墓和瓮棺葬。而下葬方式除了仰身直肢以外,还有仰身屈肢(屈腿或屈臂)、侧身直肢、侧身屈肢和俯身葬, 只是后几种葬式在数量上占的比重较小。另外,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西团山人,还没有能力将一块石头凿成一口大棺材,考古学家所发掘的石棺实际是用天然石板砌成或块石垒成的一种葬具。
这次发掘的两处墓穴,已经清理了一座,墓主人是仰身屈肢葬。虽然另一座墓穴的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清理,但从现在已经取得的成果来看,通过这次羊圈顶子墓群抢救性发掘,对研究长春地区青铜时期西团山文化的分布范围以及了解在距今3000年左右生活在这片土地先人的社会经济[注: 简介我们把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及其转化机制确定为社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含着前后相关的两个问题,一是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范畴是怎么来的;二是这样思考的依据是什么。]生活、丧葬习俗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
文化段线:
西周初到秦汉际
文化跨度千年许
西团山文化是考古学中的一个术语。早在上世纪30年代,我国考古学家李文信和日本考古学者在吉林市西团山作过考古调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在西团山挖战壕时,挖出许多石棺,引起了考古工作[1] [2] [3] [4]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