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连考古爱好者发现青铜器时代晚期先民遗址 |
 |
时间:2012-6-27 12:19:11 来源:不详
|
|
|
高高的山峦上,随处可见散落的陶片、石斧、石锛等史前遗存。山顶部位不久前刚被施工单位挖开了一条小路,现在沿着这条小路望去,被意外挖出的青铜时代先民筑屋时留下的红烧土层长达上百米。
在位于大连新机场附近的一座高山[注: 高山,黑龙江大学教授,因2004~2009年这5年在《晶体学报》发表279篇论文而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gaoshan]上,本市两位业余考古爱好者发现了一座被石头、植被掩盖了数千年的先民聚落。昨日,经市考古部门专家现场鉴定,这里应是一座青铜器[注: 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时代晚期的先民遗址。
业余考古迷的意外发现
王德亮与杨玉璟是本市小有名气的两位民间文物保护志愿者与考古迷。 6月24日,他们驱车来到甘井子区南关岭街道附近一座山上进行文物勘察,王德亮告诉记者,出于对文物考古工作的喜欢,近年来,他跟几位朋友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开车到野外进行这种纯民间式的文物勘察。
市考古研究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几年,王德亮等几位民间考古迷也确实有过不少重要发现,他们不仅热情高,专业素养也高,就连我们这些专业搞考古的也很佩服他们。 ”
但是,在6月24日登上那座大山之前,王德亮和同伴压根没想到,等待他们的竟然是如此重大的一次发现。“这座山附近是新机场工地,当时山上已经被挖出很多条道路,一些工程车在来来往往运送土石方。 ”顶着飞扬的尘土、沿着陡峭的山路,王德亮他们一路攀爬而上,“快要爬到山顶时,我们有了意外发现,从挖土机翻开的山路上,我们看到一些破碎的陶片,并且越往上走陶片越多。 ”
怀着忐忑的心情,王德亮他们继续攀爬,快到山顶时,王德亮就意识到这次发现可能有些不太寻常。“除了陶片,我们还看到了石斧、石锛、石刀甚至还有非常少见的鹿角锥。 ”直到王德亮他们在大山最高处,看到了那条刚刚被挖土机翻出来的、长长的红烧土层后,才欣喜地确定,他们发现的应该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史前聚落。“之前我们也看到过一些青铜器时代的聚落遗址,但像这么大规模的,至少在大连地区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 ”王德亮说。
记者随考古人员一起上山
王德亮及时将这一发现报告给了文物主管部门,昨日13时,在王德亮的带领下,记者随考古部门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了遗址现场。
大山下是一片繁忙的工地,到了山腰部位时,车辆便已经无法通行了,接下来的山路只能靠步行。在成为挖掘土石方的工地之前,这里一直是一座人迹罕至的大山,没有路,所以从山腰至山顶,只能踩着陡峭的岩石、手脚并用地一路攀爬。在攀爬过程中,考古人物[注: 何永安[香港富商]-何永安,男,香港富商,前亚姐曹央云丈夫。拥有多间上市公司的富商何永安,高峰期身家曾达3亿美元,后来经营不善负债累累致身家缩水。]不时会停下来,从地上捡拾起一些黑色或红色的陶片。
“这里的陶器类型非常丰富多样,可见当时这座山上居住[注: 北史·杨椿传》:“吾今日不为贫贱,然居住舍宅,不作壮丽华饰者,正虑汝等后世不贤,不能保守之,将为势家所夺。”《说唐》第一回:“[1] [2]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