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新发现的大型古代桥梁的残存立木。新华社发
最新考古研究表明,今年4月在西安市西北郊渭河之上发现并经确定的厨城门桥和洛城门桥两座木桥,是迄今为止所见的规模最大的秦汉古桥,规模巨大。其中一座秦始皇[注: 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姓嬴,名政,生于邯郸(今属河北)。 秦朝建立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时期的木桥,应属迄今为止发现的2000年前世界上最高大的木桥。
据文献记载,位于汉长安城[注: 长安城,中国隋唐时代按规划建造的都城,位置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城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因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曾封为大兴公,]北侧渭河之上的木桥,是长安城北向、西向交通的第一关键。今年4月中旬,在西安市北三环外西席村、高庙村北两处挖沙坑内发现了两座古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先后对此进行考古调查后确认,西席村北的古桥正对汉长安城北墙中部城门厨城门,高庙村北的古桥正对汉长安城北墙东端城门洛城门。
专家研究后确认,相距1700米的这两座木桥,都是两千多年前的秦汉古桥,是汉长安城向北跨越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大桥。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李毓芳研究员说,此前,至少在秦始皇时期的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发现过长约300米宽达20米的巨型木桥,这在古代都城考古尤其是世界桥梁建筑史和交通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据悉,渭河上发现的木桥,其残存的立木最长的有9米高,胸径在30到50厘米,桥桩宽度约为18.5米,专家由此推测其桥面的宽度应达20米。
专家说,目前在渭河干流上发现的秦代、汉代木桥,为秦都咸阳、汉都长安之交通咽喉,在当时有着极为重要的军事意义。 (记者韩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