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余来明:近代学术转型中…
唐燕明:略谈百年中小学…
郦千明:钱穆与胡适的学…
周思明:电视节目如何让…
北大教授陈晓明:为人民…
良母文明:促成人类文明…
在古诗词中触摸清明:意…
李启明:有感于鲁迅“不…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春…
谢晓明:回眸2011汉语研…
最新热门    
 
宋志明:现代新儒学的可能走向

时间:2012-8-9 11:14:21  来源:不详
为农业社会的产物,不能不表现出历史的局限性,甚至被帝王用来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发起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其实并不是对儒学的全盘否定,而是把矛头指向传统儒学的历史局限性。李大钊[注: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把“孔子之本身”同“孔子之偶像”区分开来,明确表示只抨击后者,而不是前者。五四时期对传统儒学的历史局限性的批判,贡献在于突显出儒学实行现代转换的必要性。

 

由于儒学有时代性的一面,必须清除历史灰尘,适应新时代要求不断作出新的诠释,从而促使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形成。由于儒学有民族性的一面,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共识,如何发掘儒学体现时代精神的正面价值,将是一个恒久的课题。从这个角度看,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出现也是必然的。

 

从哲学的意义上看,任何社会组织必须有一套全体社会成员达成基本共识的主流价值观念和伦理规范,这是每个民族所必不可少的文化共识。这种文化共识可以采用宗教的形式来表达,也可以采用非宗教的形式来表达。儒学有效地组织社会、安顿人生,已形成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具有强盛的生命力。儒学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并不会因新文化运动的冲击而终结。如何把握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原则,克服传统儒学的局限性,走出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误区,摆脱“左”的偏见,重估儒学的价值,开发儒学资源,培育适应时代精神的中华民族精神[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创造力。],将是我们的一项重要的理论任务。

 

走向:多重向度进一步发展的态势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